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都市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1219.此间,乐矣!
  • 1219.此间,乐矣!

    作品:《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先不管老姑娘了,

        反正做这道牛佛烘肘所用的五十年女儿红。

        好几万一坛,还有价无市,非常难找,基本都当收藏用。

        极味楼身后老板用了好大关系,只弄来二十坛,今天这八个牛佛烘肘,用了整整一坛。

        剩下十九坛,存在青木川百年酒窖中,以后再吃这牛佛烘肘,每次都会比前一次更好。

        说到这里的时候,阮和泰被抓住了把柄。

        明明晚上只有五桌,怎么八个肘子?

        即便是有一个是下午时候试菜吃了,他们这帮人也都是被那块肘子勾来的。

        那还有两个呢!

        还有俩肘子,自然是被幕后老板弄走了呗。

        一个去了平安沟食堂。

        一个去了特警队“做买卖”。

        一块肘子换一个独门绝招,一手教绝招,一手交筷子。

        可怜的警队教官和精英们,不少人迫于“诱惑”,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

        反正,警队食堂晚上的米饭馒头消耗量剧增,按照常规用量准备的根本没够吃。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跟今天无关。

        这道牛佛烘肘讲究还多着呢。

        比如它的调料里,还要加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草果、砂仁、豆蔻、丁香、陈皮、良姜、白芷、甘草等十二味中药材。

        除此之外永川的豆豉,自贡产的豆瓣酱,不是郫县豆瓣,而且得放三年陈。

        还有仁寿芝麻香油。

        汉源的花椒,没有用平安沟的花椒。

        不是平安沟的花椒不好,是因汉源花椒是川省十佳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种特殊,跟平安沟的不是一个品种。

        这些配方讲究的很,多一分则药味过重,少一分则香气不足。

        乃是徐师傅的独家秘方。

        器具也有讲究,得用特制土陶罐子。

        烧火用的是谷壳炭炉,炭火需要提前煨烧两个小时让炭变成白灰裹红芯。

        码碳都有讲究,要保持陶罐里的温度似开非开,也就是八十多度不到九十度,经常得拿火钳子调整碳的位置。

        除此之外,火候控制的难度如走钢丝,微火慢烘需持续添炭控温,火大则糊底,火小则腻滞,汤汁浓缩时还极易焦糊,需不停浇淋汤汁。

        力气小点都没法干这活。

        后厨为了这八个肘子,专门有四位厨师全程盯着。

        就这还得看天命。

        因为生肘子,烘完之后它会收缩,皮肉紧绷的跟要裂开似的,翻动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皮开肉绽不成形状。

        好在今天运气不错,八个肘子就翻车了一个。

        就是下午试菜给吃掉的那个……

        ——

        阮和泰介绍(×)显摆()完成,又上了一轮香茗。

        众人借着刚才的话题聊了会。

        主要是侯老和梁老聊他们怎么得到的消息。

        其实跟小胖妹一样。

        极味楼在半个多月前试菜,其实有三波人。

        原来凡人居的老客、极味楼请来(挖来)的厨师同行、猫猫头的体验官。

        从传统、专业、年轻人三个维度来进行。

        阮和泰原本是扬州的厨师,梁老原先在国营饭店的一个同事的徒弟,见过几面,逢年过节的打电话的交情。

        试菜之后,就留在了极味楼。

        梁玥她们也讲了,自己过来也是一样一样的。

        那次试菜按理说是秘密的,但谁还没几个亲朋好友呢……

        喝杯茶,聊聊天。

        终于等到了倒数第二道菜,也就是压轴大菜。

        最后一道叫做大轴。

        上这道菜,阮和泰没过来,因为不需要介绍。

        来的是两个男性服务员,俩人一块跟抬轿子似的,抬着一个巨大的青瓷大汤盘.

        吭哧吭哧放在桌上。

        这青瓷大汤盘大的啊,直径足有四十公分,小半米呢。

        盘子上扣着一个巨大的碗?应该算盆。

        把大碗掀开,哗啦啦啦,各种食材倾泻而出,在盘子里堆得跟小山似的。

        大珠小珠落玉盘。

        山珍与肉料堆迭成塔,汤汁金黄透亮,上桌时香气四溢,好大的一道大菜,可作为宴席主菜压轴,彰显“一菜成席”的气派。

        而这,就是今天极味宴的压轴大菜。

        “山珍烧什锦,请慢用。”

        两位服务员交代一声,恋恋不舍的拿着大碗退到一边。

        有一位还不自觉的咕咚一声咽了咽口水。

        但是桌上众人没有一个在意。

        因为,之前掀开牛佛烘肘时候的感觉,又回来了。

        白雾包裹着浓香,又在往鼻孔里钻。

        不同于牛佛烘肘的肉香,酱香,酒香,椒麻香五味调和。

        这份山珍烧什锦的香气虽然没有牛佛烘肘浓郁,但更为的复杂,复杂到无法分清到底是什么,只感觉裹挟着山野的气息。

        貌似已经脱离于技,近乎于道。

        打眼看上去,这份烧什锦给人的第一感觉像是煮杂烩,杀猪菜,乱炖。

        反正就是一大堆食材全丢进锅里炖的那个感觉。

        但仔细一看。

        它怎么这么好看啊,它怎么这么明艳照人啊。

        火腿胭脂红映着松茸象牙白,青莴笋翡翠块衬出岩耳墨玉色。

        菌油浮面如镀金箔,汤面不见热气,轻晃方显凝脂波纹。

        就像四十九块九包邮的丝绸衣服,和四十九万九的蜀锦华服,虽然都是丝绸,甚至颜色图案也能做的差不多。

        但就是不一样。

        而这道菜,虽说色香味俱全,但最强的,还是它的味道。

        拿勺子舀起满满一勺,各种食材全混在一起,大口放进嘴里。

        咀嚼,咀嚼……

        猪肚弹韧回弹如胶,竹荪绣球在齿间迸裂菌泥;岩耳滑糯似融化的黑玉,腊肉块酥松如古寺酥饼。

        牛肝菌肥厚若鹅肝,野莴笋脆响似咬冰。

        初入口是火腿的咸鲜汹涌,继而松茸混着菌油的复合香漫上舌根。

        慢品时,笋干的清甜与蕨菜的微苦交织,十小时高汤的醇厚托底。最妙是回味时泛起淡淡烟熏气……

        这是一道把口感和味道都做到极致的菜,山林风味浓缩于一汤。

        再饮下一杯青木醉,其醇厚酒体可平衡山珍的鲜甜,形成味觉交响。

        山的味道,水的味道,森林的味道,大地的味道,活泼的味道,醇厚的味道。

        人类对所有味道的记忆全部汇聚于此。

        此间,乐矣!——

    相关推荐: 日捐一亿后,假豪门跪求她回家 错撩 我捡到一部重生笔记本 诱哄!占有!周少跪求夫人二婚! 努力发展只为调查当年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