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 第一百九十章 见如来
  • 第一百九十章 见如来

    作品:《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此时的韩云已经行至甘州。

        而通过内景卜算,韩云得知此地大佛寺中有一道机缘,一直未被人获得。

        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

        寺内有一尊释迦牟尼涅槃像,为神州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三十四米有余米,肩宽七点五米。

        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

        佛像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背面是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群像,形态各异,形象生动。

        所谓涅槃,是指释迦牟尼于公元前486年农历二月十五在拘尸那罗城娑罗双树下入灭的之事,象征其结束轮回、达至无苦境界。

        据载其临终前接受须跋陀罗皈依,并留下“以戒为师”等教诫,遗体火化后舍利由八王分供建塔。

        此时,韩云站在那涅槃相前,看着那巨大的卧佛,双目半阖,神情似悲似喜。殿内香火缭绕,却空无一人,唯有长明灯在佛像眼眸深处投下跳动的光影。

        他静立片刻,忽然抬手结印,指尖凝起一点灵光。内景所显的机缘正指向这尊卧佛,可表面看来,这不过是一尊普通的泥塑金身,尽管巨大庄严,却无半分灵韵波动。

        韩云微微皱眉。

        他修行至今,见过不少隐匿的机缘,往往藏于平凡之下。他缓步绕至佛像背后,目光扫过那十尊弟子举哀像。

        那些塑像形态各异,或捶胸顿足,或合十默哀,皆栩栩如生。

        当他的目光落在一尊以手覆面的弟子像时,内景忽然一动。韩云驻足,以天目凝视着那覆盖面容的双手指缝间,竟有一丝极难察觉的金光流转。

        “原来在此。”

        他轻声道,指尖凝聚炁机,伸手欲触。

        就在指尖即将触及塑像的刹那,整个大殿忽然微微震动。那覆面弟子的双手竟缓缓移开,露出一双镂空的眼洞,其中金光大盛!

        一道苍老的声音直接在韩云殿宇中响起:“何以见如来?”

        韩云收手,负立身后,淡然答道:“无所见,乃见如来。”

        那声音又问:“既无所见,何以知是如来?”

        韩云微笑,指向自己心口:“如来不在泥塑金身,只在众生心间。若心无所住,即是见佛。”

        沉默片刻,整个大殿内的罗汉像似乎都微不可察地转动了方向,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韩云身上。

        那覆面弟子像完全放下了双手,露出一张悲悯与喜悦交织的面容,眼中浮现柔和金光:“善哉!善哉!”

        只见那金光如露亦如电,化作星星点点,于虚空中交织出八宝琉璃纹路,在空中逐渐晕染开,似是将四周景物转换,化作另一副景象。

        韩云只觉足下青砖化作松软泥土,檀香气息被一种清苦的草木气息取代。待光华散尽,他已然立在一片婆罗双树下。

        但见月轮如盘,悬于中天,清辉泻地。双树一枯一荣,枝叶交错如拱门,其下卧一人。

        那人右胁而卧,足踝相迭,左手置于左股,右手曲肱托腮,正是经典所载佛陀涅槃之相。然其面容笼罩在柔和光晕中,难以窥清。

        四周有弟子围坐,或悲戚叩首,或默然垂泪。

        韩云目光扫过,竟与佛像背后十尊举哀像一一对应。唯有一人以袖掩面,肩头剧烈颤动,正是那覆面弟子原型。

        “居士从何处来?”忽闻身后有人相询。

        韩云回首,见一老比丘手持锡杖而立,额间深纹如刻。方才殿中声音,正是此人。

        “从来处来。”韩云合十为礼,“尊者可是须跋陀罗?”

        老比丘颔首,锡杖轻点地面:“世尊将入涅槃,你既至此,当有因缘。”

        他引韩云行至双树荫下,指那掩面弟子,“阿那律尊者三日不敢视世尊圣容,谓目见则心碎。”

        韩云凝神观去,见那弟子指缝间竟有点点金芒溢出,与大殿塑像所见一般无二。顿时明悟:原来机缘不在佛像,而在阿那律尊者不敢见佛却又见佛时,那刹那间证得的无见之见。

        忽闻异香弥漫,卧于树下者声如梵音:“以戒为师,以法为依,以见性明心为究竟。”

        正是临终教诫。

        语毕,周身放出大光明,照彻三界。

        众弟子皆伏地痛哭,唯阿那律尊者猛然抬头,那双目空洞,竟是盲者!

        然空洞眼窝中泪如金浆涌出,于空中凝而不散,结成一颗琉璃宝珠。

        “吾目虽盲,以心见佛。”尊者捧珠悲泣,“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韩云心头剧震。原来后世塑像以手覆面,非为掩悲,实喻无目而见真如之谛!那金光并非什么法宝,而是阿那律尊者见性明心时留下的般若慧光。

        正当此时,整个场景开始波动如水中倒影。须跋陀罗将锡杖横在韩云面前:“境象不可久驻。居士既得妙悟,当携此心印归去。”

        韩云却摇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语毕,竟对那颗琉璃宝珠视而不见,只对虚空躬身一拜。

        这一拜之下,婆罗双树、涅槃圣众、月光流银尽数化作万千金点,如百川归海般涌入韩云眉心。

        再睁眼时,仍立于大佛殿中,长明灯焰微微摇曳,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唯有他识海中多了一篇《无见真经》,开篇即言:“若见诸相非相,不在见与不见,而在见无所住。心如虚空,无所不容而本无一物。”

        倒是与空王佛传承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更是附录了两卷天眼通、视界藏传承。

        殿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老住持推门而入,见韩云独立佛前,笑问:“施主可有所得?”

        韩云指那覆面弟子像:“得见尊者以盲目照见十方。”

        又指自己心口:“更见得自家宝藏。”

        最后对巨大卧佛一礼:“原来涅槃非生死,日日是好日。”

        住持闻言怔然,再看那覆面塑像,不知何时竟自然垂下双手,露出悲欣交集的面容。

        而韩云已转身出殿,衣袂飘然。

    相关推荐: 扮演情报贩,美女总裁乖乖对我低头 八零:空房四年,丈夫带回了战友遗孀 一剑怒斩九重天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民间摸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