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行道路上,堰下蛟龙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行道路上,堰下蛟龙

    作品:《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听完韩云的叙说,赵方旭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才长叹一声:“我们要有麻烦了!”

        他眉头紧锁,赵方旭还有一个疑惑。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何独独我们神州大地,封印着如此多的凶险?这背后是否有什么规律?”

        韩云目光微动,想起张之维先前所言,缓缓道:“老天师方才提及,关键在于神州的地理位置,这里是天下龙脉之祖,天地之炁汇聚之所。”

        “昆仑山?”

        赵方旭若有所悟。

        “正是。”

        韩云走到墙边巨幅地图前,指尖划过巍巍昆仑:“昆仑乃万山之祖,龙脉源头。自昆仑延伸出的三条主龙脉贯穿神州,北龙至幽燕,中龙贯秦川,南龙抵闽越。”

        “这三大干龙孕育出无数支龙、小龙,使得神州成为天地之炁最盛之地。”

        “这是其他任何地域都无法比拟的,简而言之,我们神州钟灵毓秀,自然也就有了更能滋养万物生灵的条件。”

        “也就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精怪,以及……地脉形成的精灵!”

        “尤其是在上古时期,神州堪称群魔乱舞。黄帝战蚩尤,大禹锁无支祁,姜子牙封神……”

        “这些传说背后,都是先贤与天地凶煞、精怪、以及邪魔外道的惨烈争斗。胜者将其镇压在龙脉节点,借天地之力消磨其凶性。”

        韩云轻点地图上几个标记:“你看,都江堰镇恶蛟于岷江龙眼,雷峰塔压白蛇于钱塘水脉,泰山封鬼都于东岳龙首,还有之前的绵山位于神州心脏,骊山地处龙脉逆鳞之位,每一个封印之地,都是龙脉要害。”

        赵方旭倒吸一口凉气:“这就是说,我们其实一直坐在火药桶上?”

        “可以这么理解。”

        韩云神色凝重:“数千年来,佛道先辈们不断加固这些封印,才维持了如今的太平。但如今……”

        他没有说下去,但赵方旭已然明白。

        数百年前,前朝大肆捕杀民间异人,几十年前,神州陆沉,异人大幅削弱,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再加上岁月侵蚀。

        总而言之,现在这些封印已然松动,那些被镇压了千百年的存在正在苏醒。而高天原这样的组织,显然想趁火打劫。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其他地方也并不是没有类似神州这样的祸患。

        只不过这些祸患也被人所平息,并成为像神州一样的神话传说。

        就比如说,国外的某些神话体系中,常存在许多钢之英雄,是为斩杀龙蛇、彰显武力的军神,而地母神则象征着大地丰饶与生命孕育,他们之间常存在征伐与对立的关系。

        其中,地母神其实就是龙脉所化的精灵。

        钢之英雄常常是通过征服象征大地母神堕落姿态的龙或蛇,来吸收龙蛇所谓的不死神性,成就神的伟业。

        而这个“神”,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沐浴龙脉之血,得到大幅度提升自己身体素质等等好处后,而达到的某种前所未有的异人高度。

        所以,神州的情况不是个例,只不过神州因为一些原因,天地恶煞的数目要比其他地方要多上许多。

        可能其他国家只有四五个,甚至一两个祸患,且已经被“先贤”所封印,而神州就不一样了。

        钟天地之灵秀,得自然之造化,在神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孕育了这些恶煞精怪,也孕育了人族先贤!

        这就像是阴与阳,一直处于某种平衡的地步。

        只不过这个平衡,因为外界的某种“干扰”,也就是其他地域的入侵,人族之间的祸乱,而被打破。

        神州的异人历史,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一个过程。

        先是与天地争命,自强不息,建立起自己的文明;再发展,人与自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那些恶煞精灵,也可以是自然的一部分。

        神州的先贤其实早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并做出了阐述,且践行,而这个规律,被叫做道!

        《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自然”二字,不只是我们常说的自然界,更是天地运行的本来规律。

        《黄帝阴符经》有载: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说的就是天地、万物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若打破这种平衡,必生祸乱。

        佛门《华严经》亦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这山河大地,一草一木,无不是法身显现。若能悟此,自能与万物和谐共生。

        正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那些被封印的凶煞精怪,说到底也是天地之炁所化,只不过走了偏锋。先贤们不是要消灭它们,而是以封印的方式让它们重归天地循环。

        所以这些封印之地,其实都是先贤们精心选择的平衡点,既不让这些凶煞为祸人间,又让它们的能量反哺地脉,维持龙脉运转。

        就像李冰父子治水,不是一味堵截,而是深淘滩,低作堰,既制服了水患,又让水利万物。

        镇压恶蛟的同时,也借其水精之炁滋养蜀地,这才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在佛门的观点里,这世间本无绝对善恶,一切随缘显现。那些被镇压的精灵,若能化解戾气,未尝不能成为护法善神。

        佛道两家,在某些观点上,倒是出乎预料的一致。

        都是为了神州的山河大地更加的美好,先贤之所以是先贤,不止是因为其修为,更在于其思想达到了某种高度。

        对于“道”看得透彻,也践行的透彻。

        而韩云,现如今也走在行道的路上。

        不管是绵山、骊山,还是整合黄土高原的地脉,就像是冥冥中注定,韩云和曾经的先贤一样,行那功德善事。

        这一切,都其实是发乎于本心而已。

        想到这里,韩云不由得自嘲一笑。

        韩云这个人其实是很懒散的,不管是前世也好,今世也罢,他都属于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

        既怕麻烦,也对周遭的一切有些漠不关心。

        这其实也源于自己前世是孤儿的经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韩云自认为没有那种兼济天下的胸怀,所以在最开始,韩云所求的道很小,也可以说是很自私,只是为了个人的超脱和长生。

        但等到自己的修为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看到那些不合理的事情,韩云却有总想着要做些什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一些东西,让它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看似很拧巴,但实则是心态的一种转变。

        当然,这里面也有许多波折,如大明世界时的迷惘,后续的明悟,点燃三昧真火,既修心,也修己。

        求道,总讲究一个问心无愧。

        渐渐的,在一条路上渐行渐远,或还有几分曾经模样,但实则已经改变许多。

        这种改变,也许可以叫做“成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自己”,这个“小自己”总是期望和憧憬自己另外的模样,但这个“小自己”终究变不成那种模样。

        现实中的自己总是挺衰的。

        韩云比较幸运,有这个机缘,将梦想化为现实,等到自己真正掌握伟力后,那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所期望的去发展呢?

        因此,韩云个人对于天地的权重比开始增加,他的一举一动也可以改易许多人的人生走向,成了天地间的“变数”!

        如果没有韩云,这些封印在数年,甚至十几年后,才有可能陆续爆发,彼时的神州有可能会有那个能力去应对,也可能没有。

        但因为韩云的缘故,这个发现被提前了,那么自然,他这个变数,也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这不是韩云应有的责任,但事情既然都到这儿了,韩云要撂挑子不干,那岂不是太那啥了?

        或者可以这么说,韩云正在一步步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角”!

        我来后,世界因我而变!

        这才是韩云,存在于这个世界应有的意义。

        —————

        都江堰,伏龙观。

        夜色如墨,岷江水声涛涛。

        这座古观坐落在离堆之上,俯瞰着千年水利工程。观内香火早已熄灭,唯有江风穿堂而过,带起阵阵阴寒。

        守观的老道士提着昏黄的灯笼,沿着青石台阶缓步巡视。

        他在这伏龙观守了六十年,从未见过今夜这般景象,观内那口锁龙井中,正不断渗出漆黑如墨的雾气,井口铁锁无风自动,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这孽畜又不安生了吗?”老道士喃喃自语,手中的灯笼微微颤抖。

        突然,井中传来一声沉闷的龙吟,震得整个离堆微微晃动。

        老道士脸色大变,他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符篆,这符箓上绘有朱红色的敕令,乃是祖师所传,专为镇压井中恶蛟。

        他口中念念有词,将符篆拍向井口。

        然而,符箓尚未触及井沿,便被一股水泽黑炁冲开,在空中自燃成灰!

        “不好!”

        老道士踉跄后退,只见井口黑雾翻涌,凝聚成一只狰狞的龙首虚影,猩红的双眼死死盯住了他。

        “两千载了……该死的李冰,还有李二郎,你们困不住我!”沙哑低沉的声音仿佛来自九幽,带着积攒了千年的怨毒。

        老道士面色惨白,咬破指尖,以血凌空成咒,一道赤光符印显现,试图压制龙影。

        但那龙影只是张口一吸,便将赤光吞噬殆尽,黑炁更盛,几乎要冲破井口的封印。

        “祖师爷……弟子无能……”老道士绝望地闭上眼睛,周身血焰燃起,准备以身殉道,加固封印。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清朗的声音自夜空传来。

        “定。”

        言出法随。

        翻涌的黑雾骤然凝固,连那狰狞的龙首虚影也僵在半空,猩红的眼中首次流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老道士愕然抬头,只见月光下,一道修长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立于观顶飞檐之上,衣袂飘飘,恍若仙人临凡。

        来人自然是韩云。

        他接到张之维传来的紧急讯息,言及都江堰封印异动最为剧烈,便第一时间赶来。

        韩云目光扫过锁龙井,眉头微蹙:“怨气积攒至此,看来高天原的人,确实也在此地动了手脚。”

        他并指如剑,凌空一点。

        指尖并无光华闪耀,但整个伏龙观所在的离堆,地脉之炁瞬间被引动,无数微不可查的金色符箓自虚空中浮现。

        正是那道家八大神咒之一的安土地神咒,符箓交织成一张大网,将逸散的黑雾强行压回井中。

        “吼——!”

        井中传来不甘的怒吼,整个离堆再次震动,岷江水浪滔天。

        “冥顽不灵。”

        韩云冷哼一声,身形飘然落下,来到井边。他看也不看那挣扎的龙影,只是将手掌轻轻按在井口的石沿上。

        只见以锁龙井为中心,一道道更为复杂玄奥的金色符箓凭空出现,如同活物般沿着井壁向下蔓延,所过之处,躁动的黑气如同冰雪消融,被彻底净化、安抚。

        井中恶蛟的咆哮渐渐变成了惊惧的哀鸣。

        金色符文越来越多,最终在井底交织成一个繁复无比的巨大阵图,将恶蛟牢牢锁在核心。

        震动平息,黑气消散,连岷江的波涛也渐渐恢复平静。

        “暂时压制住了。”韩云轻声道,“但这封印撑不了太久。”

        老道士这才过神来,急忙行礼:“多谢相助,老道是伏龙观第二十七代守井人孙伏枷,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韩云。”

        孙老道思索片刻,忽然瞪大了眼睛:“您、您就是那位韩云小祖师?”

        韩云微微点头,目光仍锁定在锁龙井上:“孙道长,近来这井中异动是否越发频繁?”

        “正是!”

        孙伏枷连忙回道,“自三年前起,井中异动从每年一次增至每月一次,近来更是几乎夜夜不休。”

        “老道修为浅薄,只能勉强维持,若非小祖师您今夜路过,恐怕这孽畜就会冲破封印………”

    相关推荐: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快穿】病娇总在对我强制爱 重生继续追校花?我选小太妹! 军工大佬在年代文[穿书] 龙女飞升:从封印下捡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