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一心向上 > 第362章 人类是宇宙中最顶级生物
  • 第362章 人类是宇宙中最顶级生物

    作品:《一心向上

            【宇宙中。

        最高级的生物。

        有一个特殊能力。

        那就是会思考。

        而人类。

        符合这一特质。

        人类不光会思考。

        还会发明创造。

        所以。

        人类是宇宙中最顶级的生物。

        在宇宙中。

        人类只能找到另一波同样的人类。

        而无法找到更高级的生物。

        直到人类完全灭亡。

        都找不到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存在。】

        《星尘探索:万年远航日志》

        公元12045年。

        “溯源号”宇宙飞船主控室里,舰长林野手指拂过冰冷的舷窗。

        窗外。

        曾被地球人视为“永恒”的银河系旋臂,已化作淡紫色光带,像被宇宙随手丢弃的丝带。

        这艘飞船,体长百公里,是人类文明投往宇宙深空的唯一漂流瓶。

        自公元2045年启航至今。

        一万年的时光里,它载着人类最后希望,在星际尘埃中寻找同类踪迹。

        也验证着那个千年论断。

        「人类,或许是宇宙中最顶级生物。」

        “溯源号”,源于公元21世纪末。

        当时人类已能观测到上千个类地行星,却始终未接收到任何外星文明信号。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适合生命诞生的“宜居带”远比想象中稀少。

        而能孕育出“会思考、能创造”的智慧生物星球,更是凤毛麟角。

        为了证明人类并非宇宙“独生子”。

        也为了寻找更高级文明痕迹,全球科学家联合建造了这艘“万年飞船”。

        它以可控核聚变为动力,搭载着十万名经过基因筛选的人类。

        以及能自我修复生态循环系统。

        目标只有一个。

        穿越银河系,抵达相邻仙女座星系,在未知星域里寻找同伴。

        启航第一个千年,“溯源号”还笼罩在太阳系余晖里。

        初代舰长陈默,带领船员在火星轨道附近遭遇过第一次危机。

        飞船外甲板被一颗直径十米大小行星撞击,冷却系统受损,船舱内温度骤升至50摄氏度。

        危急时刻,工程师们放弃了进入休眠舱,穿着简易防护服在外部舱体作业。

        工程师用手动焊接方式修复了冷却管道。

        最后一名工程师爬回船舱时,防护服已被高温熔穿,皮肤布满灼伤。

        他却笑着对陈默说。

        “舰长,咱们还能继续找同类。”

        “溯源号”日志里写下了第一句誓言。

        “以思考为盾,以创造为矛,人类的脚步不会停在太阳系。”

        第二个千年。

        “溯源号”冲出银河系银盘。

        这里星际物质变得稀薄,恒星之间距离动辄以光年计算。

        舷窗外黑暗越来越浓,偶尔闪过超新星爆发,成了船员们唯一“风景”。

        此时人类已适应了“万年旅途”节奏。

        他们在飞船内部建立了完整社会体系。

        有负责维护飞船的工程师群体。

        有研究宇宙环境的科学家团队。

        还有传承人类文化的教育者。

        孩子们在模拟地球重力的教室里学习数学和物理,也听老师讲“蓝色星球”故事。

        那里有大海、森林,还有夜晚和月亮。

        只是没人知道,那些故事里种种景象,是否还能在宇宙某个角落里重现。

        第五个千年。

        危机降临在“溯源号”穿越“星际尘埃带”时。

        这片尘埃带由远古恒星爆炸后残骸组成,微小颗粒以接近光速飞行,能轻易穿透飞船外层装甲。

        飞船雷达系统未能及时预警,大量尘埃颗粒涌入引擎室,导致核聚变反应堆磁场出现紊乱。

        如果反应堆失控爆炸,整个飞船将在瞬间化为宇宙尘埃。

        紧急关头。

        科学家团队提出了“反向喷射”方案。

        利用飞船储备里反物质燃料,制造一次小型爆炸,推开周围尘埃颗粒,同时重启反应堆磁场。

        这个方案风险极高。

        反物质爆炸冲击波可能会撕裂飞船舱体。

        但舰长李然没有犹豫,她亲自坐镇引擎室,和工程师们一起调整参数。

        当反物质燃料注入喷射口时,舷窗外闪过一道刺眼蓝光,随后飞船剧烈震颤。

        三分钟后。

        反应堆指示灯恢复了绿色,李然看着满是汗水的船员们,轻声说。

        “我们还能继续找。”

        危机后,“溯源号”工程师们发明了“电磁防护网”。

        一种能主动吸附星际尘埃的装置,这个创造,让后续旅途少了一份危险。

        第八个千年。

        “溯源号”抵达仙女座星系边缘。

        这里恒星密度比银河系高得多。

        船员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星空”。

        无数颗恒星在黑暗中闪烁,像撒在黑丝绒上的钻石。

        科学家们兴奋地检测着每一颗类地行星信号,希望能捕捉到氧气、水,或是文明活动的痕迹。

        他们发现了一颗行星,编号为“AN-734”。

        这颗行星表面覆盖着70%液态水,大气层中含有氧气,甚至能观测到疑似“城市”的几何结构。

        当“溯源号”派出探测舱接近这颗行星时,全船人都聚集在主控室屏幕前,屏住了呼吸。

        探测舱传回画面,让所有人都沸腾了。

        行星表面有整齐建筑群,还有纵横交错的“道路”。

        可当探测舱降落到地面时,现实却给了人类沉重一击。

        那些“建筑群”其实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柱状岩石,“道路”则是地壳运动留下的裂缝。

        更让人心凉的是,行星土壤中没有任何生命痕迹。

        大气层中那些氧气,只是行星内部化学反应产生。

        当探测舱信号中断时,主控室里一片寂静,有人低声说。

        “原来,只是长得像而已。”

        失望之后,“溯源号”又在仙女座星系里穿梭了两个千年。

        他们遇到过毒气行星,其上被甲烷覆盖。

        也见过水晶星球,表面全是冰层。

        甚至发现过一颗能发出规律电波的恒星,那只是恒星磁场的周期性变化。

        船员们的热情渐渐被漫长旅途磨平。

        有人开始怀疑。

        “人类真的是宇宙中最顶级生物吗?”

        “如果真的有更高级的文明,他们为什么不主动联系我们?”

        公元12045年。

        林野成为了“溯源号”第162任舰长。

        此时的飞船,已经在宇宙中航行了整整一万年。

        生态循环系统虽然还在运转,但土壤肥力在下降,储备基因库也出现了微小变异。

        船员们平均寿命比启航时缩短了十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归宿”的渴望。

        这一天,“溯源号”雷达突然检测到一股强烈能量信号。

        这个信号来源是一颗位于仙女座星系核心区的白矮星。

        科学家们分析后发现,这股信号频率非常规律,不像是自然形成。

        林野立刻下令。

        “靠近观测!”

        当“溯源号”接近白矮星时,他们看到了毕生难忘一幕。

        白矮星周围,环绕着无数个透明“气泡”,每个气泡里,都有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有的气泡里有绿色植物。

        有的气泡里有游动生物。

        还有的气泡里,有类似“建筑”的结构。

        更神奇的是,这些气泡能吸收白矮星能量,维持内部稳定。

        “这是……人造的?”

        科学家们激动地喊出声。

        林野心跳也在加速,他想起了启航时的目标。

        「寻找更高级的生物」

        “难道,终于找到了?”

        就在“溯源号”准备发送接触信号时,气泡群突然发生变化。

        一个最大的气泡里,出现了一道光束,直射向“溯源号”。

        飞船通讯系统瞬间被干扰,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奇怪符号。

        既不是文字,也不是图案。

        科学家们尝试破译,却发现这些符号没有任何逻辑规律,更像是随机生成的乱码。

        紧接着。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气泡里的“生态系统”开始崩溃。

        绿色植物迅速枯萎。

        游动生物化为灰烬。

        “建筑”也在瞬间崩塌。

        不到一个小时,所有气泡都消失了,只剩下白矮星在黑暗中散发着微弱光芒。

        事后。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结论。

        那些气泡,其实是一台“宇宙垃圾处理机”。

        白矮星是恒星死亡后的残骸。

        而那些气泡,是某种文明用来分解宇宙废弃物的装置。

        至于那道光束和奇怪符号,可能只是机器运行时的“故障信号”。

        也就是说,创造这台机器的文明,或许早已灭绝,只留下了这台自动运行的设备,在宇宙中默默工作。

        “原来,连能制造‘垃圾处理机’的文明,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林野看着屏幕上白矮星的影像,轻声说。

        他想起先辈们曾经预测过。

        「人类是宇宙中最顶级生物。

        因为只有人类,能在万年旅途中,一次次用思考和创造化解危机,延续文明火种」

        一万年远航,“溯源号”没有找到同类。

        也没有找到更高级的生物。

        但林野知道,这次旅途并非没有意义。

        他们证明了,在广袤的宇宙中,人类的“思考”和“创造”是多么珍贵。

        当恒星会熄灭,行星会冷却,唯有人类的智慧,能让文明在星际尘埃中继续前行。

        林野在“溯源号”日志里写下最后一段话。

        “一万年的寻找,我们没有找到同伴,却找到了自己。

        人类或许是宇宙的‘独生子’,但我们的思考不会停止。

        我们的创造不会终结。

        从今天起,‘溯源号’不再寻找‘同类’。

        我们要成为宇宙中‘文明的灯塔’。

        把人类火种,带到更远的星空。”

        舷窗外,白矮星的光芒渐渐远去。

        “溯源号”调整航向,朝着宇宙更深处飞去。

        一万年旅途结束了。

        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而人类,这个会思考、能创造的种族。

        将继续在宇宙中行走,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生命伟大。

        哪怕人类他们始终是宇宙中最孤独,也最顶级的生物。

        脚步,不会停下。

        人类物种在宇宙穿梭中延续。

        人类,本就是宇宙中最宝贵的存在。

        人类,应该珍惜自己,不让自己灭亡。

        “溯源号”调整航向后第三个月,主控室离警报声突然划破了平静。

        林野刚从生态舱检查完作物生长情况,便立刻冲向控制台。

        屏幕上跳动着红色数据。

        他瞳孔骤缩。

        飞船右侧推进器,被一股未知引力场锁定了。

        “舰长,引力源来自前方三千光年处,初步判断是一个‘流浪黑洞’。”

        科学家周棠声音带着颤抖,她调出星图,一个黑色圆点正以每秒百公里速度向“溯源号”移动。

        周围星光被拉扯成扭曲弧线,像被吞噬前的最后挣扎。

        林野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敲击,试图启动备用推进器摆脱引力。

        但屏幕上给出的反馈,让他心沉到谷底。

        备用推进器能源管线,在之前穿越白矮星区域时被高能粒子击穿,尚未完全修复。

        “工程师团队,立刻前往备用推进器舱,五分钟内必须恢复能源供应!”

        林野对着通讯器大喊,同时下令。

        “全体船员进入紧急休眠状态,除主控室和推进器舱人员外,其余舱室关闭非必要能源。”

        周棠看着星图在不断缩小距离,急声大喊。

        “舰长,就算修复了备用推进器,我们的动力也不足以完全摆脱黑洞引力。

        不如启动‘引力弹弓’计划,利用黑洞的引力加速,反向冲出引力场?”

        “引力弹弓”是人类在星际航行中所发明,属于其中一个应急方案。

        此方案从未在黑洞这样的极端天体上尝试过。

        一旦计算失误,“溯源号”会被黑洞彻底吞噬,连原子都无法留下。

        林野盯着屏幕上,黑洞引力参数不断变化。

        他脑海里闪过万年里人类遭遇过的无数危机。

        从太阳系的小行星撞击,到星际尘埃带的反应堆故障。

        每一次都是用思考和创造绝处逢生。

        “就用‘引力弹弓’,周棠,你负责计算轨道参数,我去推进器舱协助修复。”

        当林野赶到推进器舱时,工程师陆明正带着团队趴在狭窄管线通道里焊接能源管。

        高温焊枪上火花映亮了他们满是油污的脸。

        陆明手中手套被管线边缘划破,鲜血渗出来,却浑然不觉。

        “舰长,还差最后一米的管线,再给我们两分钟!”

        此时。

        主控室传来周棠尖叫。

        “引力场已经开始拉扯飞船外壳,左侧舱体出现裂缝!”

        林野看着通道外不断传来金属扭曲声响,突然想起初代舰长陈默留下的日志。

        「以思考为盾,以创造为矛」

        他猛地扯下身上应急腰带,将其缠在管线接口处。

        “用腰带做临时绝缘层,先接通能源,后续再加固!”

        两分钟后。

        备用推进器成功启动。

        当“溯源号”按照周棠计算的轨道,擦着黑洞掠过瞬间,整艘飞船剧烈震颤。

        舷窗外星光变成了彩色光带。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拉长。

        林野死死盯着控制台,当屏幕上引力警报解除,飞船开始朝着预定方向加速时。

        他才发现自己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摆脱黑洞危机后,“溯源号”在一片星云附近停泊休整。

        这片星云呈现出绚烂玫瑰色,被船员们命名为“玫瑰星云”。

        星云中漂浮着无数冰晶颗粒,反射着远处恒星光芒,像宇宙中散落的钻石。

        生态舱里,之前因能源短缺而枯萎的小麦重新抽出了绿芽。

        孩子们在模拟地球重力广场上奔跑,笑声透过通讯器传到主控室,让林野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这天。

        周棠拿着一份检测报告找到林野,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舰长,我们在玫瑰星云的冰晶颗粒里,检测到了有机分子!而且是构成生命的关键物质。

        氨基酸!”

        这个发现让全船沸腾。

        科学家们立刻派出探测舱,收集更多冰晶样本。

        经过分析。

        他们发现这些氨基酸的结构与地球生命氨基酸高度相似,甚至能在实验室里合成简单蛋白质。

        周棠尤为激动。

        “这说明,宇宙中并非只有地球能孕育生命的基础物质。”

        “或许,在某个我们尚未抵达的星域,真的有生命在演化,只是还没发展到‘会思考、能创造’的阶段。”

        林野边说边看着实验室里跳动的蛋白质分子影像。

        他突然意识到。

        人类之前的寻找,或许太过执着于“同类”或“更高级文明”。

        却忽略了宇宙中生命本就多样性。

        有些生命尚未演化出智慧。

        那些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同样是宇宙对“孤独”的回应。

        “溯源号”继续向宇宙深处航行,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寻找“同类”。

        而是。

        记录宇宙中各种生命痕迹。

        在之后百年里,他们遇到了许多奇妙景象。

        在一颗红色大气层行星上,发现了硅基生物。

        这些硅基生物可以在高温中生存,它们透明如水晶,在岩石缝隙里缓慢移动。

        在一片气体行星环带中,观测到了甲烷构生命体“漂浮生物”。

        它们没有固定形态,随着气流不断变化,却能通过体内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还有一颗卫星被冰层覆盖,冰层下海洋里,生活着发光“管状生物”。

        它们排出的废物能形成奇异“冰花”,在海底绽放。

        每发现一种新生命形态,船员们都会将其记录在“宇宙生命图谱”中。

        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生命知识,不再只听“蓝色星球”的故事。

        他们会指着屏幕上那些“硅基微生物”说。

        “老师,未来我们能和它们交流吗?”

        而老师们会笑着回答。

        “只要人类的思考不停止,总有一天,我们能找到理解它们的方式。”

        然而。

        宇宙危险从未远离。

        在“溯源号”离开玫瑰星云后第五百年,他们遭遇了一场前严酷“星际风暴”。

        这场风暴由两颗恒星碰撞引发,高能粒子流像狂暴洪水,席卷了周围数十光年区域。

        当风暴逼近时,“溯源号”的电磁防护网瞬间被击穿。

        飞船能源系统陷入瘫痪,生态舱温度开始急剧下降,氧气浓度也在不断降低。

        林野召集所有船员在主控室集合,此时飞船里一片昏暗,只有应急灯发出微弱光芒。

        “各位,我们现在面临的,可能是‘溯源号’万年航行中最严峻的危机。”

        林野声音平静却有力。

        “但我们不能放弃,从地球启航至今,人类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思考和创造。

        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建议,都可能拯救我们。”

        沉默了片刻后。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站了起来,他叫陈星,是初代舰长陈默的后代。

        “舰长,我记得飞船的外层装甲是用‘记忆金属’制造的,这种金属在受到高能粒子冲击时,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如果我们能将所有装甲的电流集中起来,或许能形成一个临时的‘能量护盾’,抵御粒子流的攻击。”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周棠立刻补充。

        “我可以计算粒子流的攻击角度,调整装甲的电流方向,让护盾的防御效果最大化。”

        陆明也站了出来。

        “我们可以拆解部分非必要设备,为电流集中装置提供能源。”

        接下来三天三夜,全船船员都投入到了“能量护盾”的建造中。

        陈星带领工程师团队,在飞船外部装甲上安装电流收集器。

        周棠在主控室里,根据粒子流实时数据,不断调整护盾参数。

        老船员们则负责拆解休眠舱的能源模块,为装置供电。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在生态舱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各种珍贵作物种子,那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

        当星际风暴第一波粒子流抵达时。

        “溯源号”外层装甲突然亮起了一层淡蓝色的光芒。

        “能量护盾”成功启动了!

        粒子流撞击在护盾上,激起阵阵涟漪,却始终无法突破。

        三天后。

        风暴渐渐平息,当护盾的光芒熄灭时,全船人都欢呼起来,有人甚至流下了眼泪。

        这场危机过后。

        “溯源号”的船员们更加坚定了信念。

        人类或许是宇宙中最顶级的生物,但这份“顶级”,并非意味着孤独和傲慢。

        而是。

        意味着责任。

        用思考和创造,守护自己的文明,也记录宇宙中每一个生命奇迹。

        又过了千年。

        “溯源号”抵达了一片从未被人类观测过的星域。

        这里恒星大多是年轻蓝巨星,周围环绕着许多处于“婴儿期”的行星。

        科学家们在一颗编号为“新星-01”的行星上,发现了液态水和稳定大气层。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行星土壤中,检测到了正在演化的多细胞生命。

        一种类似地球海藻的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林野乘坐探测舱降落到“新星-01”的表面,踩在柔软的土壤上。

        他看着眼前成片绿色植物,感受着带着湿润气息和风,突然想起了“蓝色星球”的故事。

        他摘下头盔,深吸口气,空气中带着淡淡植物清香,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地球。

        “舰长,我们要不要在这颗行星上建立基地?”

        周棠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期待。

        林野看着远方正在升起的蓝巨星,光芒柔和地洒在大地上,给绿色植物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摇了摇头,轻声说。

        “不,我们继续前进。

        这颗行星生命还在演化,我们不能打扰它们。

        人类的使命,不是寻找‘归宿’。

        而是成为宇宙的‘见证者’。

        见证生命诞生,见证文明延续。

        用我们的思考和创造,在星际中留下属于人类的痕迹。”

        当“溯源号”再次启航时。

        舷窗外“新星-01”渐渐变成了一个绿色小点。

        林野站在主控室里,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宇宙生命图谱”,上面已经记录了数十种宇宙生命形态。

        他想起了一万年前,人类启航时的目标。

        寻找同类和更高级生物。

        如今。

        虽然没有找到,却找到了更珍贵的东西。

        对生命的敬畏,对文明的坚守,以及永不停止的思考和创造。

        飞船朝着宇宙更深处飞去。

        前方星空依旧未知。

        或许还会有危机,或许还会有失望,但船员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畏惧。

        因为。

        他们知道,只要人类还能思考,还能创造,文明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而人类。

        这个宇宙中最孤独也最顶级的生物,将继续在星尘中行走。

        人类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宇宙和生命的传奇。

    相关推荐: 渣夫换妻,我嫁他残废兄长登后位 这一剑,断折天地万万里 豪门后妈带逆子上娃综后爆火全网 逃荒路上的小可怜,她凶的不像话 娘娘娇媚勾人心,禁欲帝王宠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