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 12 章

    作品:《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如今苏辙年纪太小,苏轼年纪也不大,他不好一本正经与苏轼说什么“一码归一码”、“做人该圆滑些,不然以后要吃亏”的道理。

        他说了,苏轼也是听不懂的。

        他只能郑重与苏轼强调一番。

        即便你不喜欢程家人,不喜欢程二舅母,但你丢的是程二舅母给我的金镯子。

        这,是我的东西!

        苏轼愣了一愣,继而才一本正经道:“八郎,二舅母对娘不好。”

        “她坏,她的东西也坏!”

        “我们不要!”

        他最喜欢的就是苏辙,理所当然觉得苏辙会和他同一战线。

        苏辙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却依旧正色道:“这是我的镯镯!”

        “我喜欢镯镯!”

        两个小胖子四目相对,眼神里都带着坚持。

        最后还是苏轼坚持不下去,嘴巴一瘪,转身就投入程氏的怀抱:“娘,我不喜欢二舅母。”

        他指着苏辙,有种苏辙背叛了他和程氏的感觉,更是告起状来:“娘,我也不喜欢八郎了。”

        苏辙:???

        他只听说过爱屋及乌。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恨屋及乌吗?

        苏轼伤心极了,哭的是上气不接下气。

        别说苏辙,就连程氏还是第一次看到苏轼这般伤心,甚至就连苏轼偷懒不愿写字被打了手板心,都没至于此。

        程氏拍着苏轼的背,柔声道:“六郎,八郎说的没错,这镯子的确是你们二舅母给八郎的东西。”

        “你摔了八郎的东西,八郎都没生气,你怎么哭上了?”

        “你听娘与你说,如今虽国泰明安,却也有不少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样一个金镯子若换成粮食,你知道能养活多少人吗……”

        可苏轼根本听不进去,依旧哇哇大哭。

        哭的苏辙脑门子一抽一抽的。

        他这个哥哥,真是个小犟种啊,也难怪日后当官了老是被贬。

        他虽不认同那等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做实事之人,但圆滑并不等同于此,只有站的够高、走的够远,刚正清明才能为人称颂,若不然,不仅会成为众人口中的迂腐之人,更会吃尽苦头。

        历史上的苏轼不就是如此吗?

        苏辙见苏轼几欲哭晕了过去,摇了摇头,索性吃起甜瓜来。

        眉州虽比不得汴京繁华,但也是有冰卖的。

        像有些家中富裕的,更有冰窖,比如程家。

        苏家如今可是没钱买冰的,但苏辙觉得这凉飕飕,甜滋滋的甜瓜吃起来也不错,更是拿起甜瓜凑到苏轼嘴边。

        若换成从前,苏轼定笑嘻嘻就着苏辙的手吃起甜瓜来。

        哪个吃货能拒绝好吃的?

        可今日苏轼当真是生气了,啜泣着看了他一眼,就别过头去,以此来彰显自己与他一刀两断的决心。

        苏辙觉得有点好玩。

        他原想着以苏轼的性子,不出一日就能与自己和好如初。

        可他很快发现,自己到底太低估了苏轼的犟脾气。

        翌日一早,苏辙前去正院时,碰上了去寻苏洵启蒙的苏轼,他笑眯眯喊了一声“六哥哥”,苏轼是板着一张小脸,转身就走。

        到了正院,苏老太爷刚得了苏涣从阆州捎来的青核桃,叫大厨房剥了嫩嫩的青核桃拌,用胡瓜,木耳凉拌,最后滴上几滴芝麻油,清脆解渴,味道很好。

        苏辙吃着不错,便要任乳娘给程氏与苏洵处送了些,在书房启蒙的苏轼原吃这青核桃吃的开心,可一听说东西是苏辙叫人送来的,再不肯吃,一边练字一边咽口水。

        甚至于到了用晚饭的时候,苏轼见苏辙并未留在正院用饭,而是回来用晚饭,将菜一夹,就迈着小短腿回房了……

        苏辙等人看的是面面相觑。

        苏洵昨夜就听程氏说起这两个小儿之间的闹剧,如今笑道:“看不出六郎脾气还挺大,也不知道随了谁。”

        程氏无奈道:“反正不是随了我。”

        苏洵瞧着苏轼那浑圆且倔强的背影越走越远,直道:“就随他去吧。”

        “这件事八郎没错,六郎虽有错,却也是小孩子心性,一心维护你,也不算有错。”

        “有些道理啊,等着他长大就知道了。”

        寻常人家都是严父慈母。

        可程家三房却是反了过来,严母慈父。

        苏辙看着苏轼的背影,意识到这件事好像没那么简单。

        用过晚饭,苏辙就坐在院子里木盆里洗澡。

        说是洗澡,也可以说是玩水。

        任乳娘先用澡豆给他洗一遍,再换了清水将他放在盆子里玩一会。

        任乳娘虽不识字,但自有养育孩子的经验,用她的话来说,小孩子睡觉之前多在水里泡一泡,浑身通透,夜里自然睡得香。

        任乳娘是个耐心的,还坐在一旁给苏辙说故事。

        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乡间趣闻。

        苏辙听的认真极了。

        扫眼间,他见到春桃匆匆忙忙进了主间,没多久,程氏就与她一块出去了。

        一直到苏辙睡觉之前,程氏都没回来。

        苏辙频频朝外张望,嘴里更是呢喃道:“娘!”

        “娘!”

        他好奇家中可是出了什么事。

        “咱们八少爷可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任乳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道:“说是大夫人病了,病的还挺厉害的,吃不下饭,整个人瘦的不成人形,夫人所以过去看看。”

        “你先睡吧,夫人晚些时候就回来了。”

        苏辙却无多少睡意。

        今日上午他陪着苏老太爷一起下地种菜,把他累的够呛,中午足足睡了一个半时辰。

        他瞅着苏轼屋子里还亮着灯,便迈着小短腿走了过去。

        苏轼正坐在桌前背书,有模有样道:“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他的余光看到苏辙来了,并未停下,小身子傲娇一扭,背对苏辙,继续背诵道:“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他一段《论语》还没背完,苏辙就已黏了上来。

        上辈子的苏辙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虽有家人,但那些所谓的家人却将他当成皮球似的踢来踢去。

        如今他很珍惜自己的亲人,更知道苏轼这个哥哥极喜欢他。

        今儿一日下来,苏轼虽傲娇得很,但程氏却说苏轼饭量不比从前,连从前的一半都比不上,可见也是伤心难受的。

        他决定不与这个只有四岁的小犟种一般见识。

        苏轼甩开苏辙的短胖短胖的胳膊,板着小脸道:“苏辙,你要做什么?”

        这是他第一次对苏辙直呼其名。

        苏辙觉得有点想笑,忍不住黏的他更紧了些:“六哥,你生气啦?”

        苏轼神色未变,正色道:“没有。”

        苏辙又道:“你就是生气啦!”

        苏轼:“我说没有。”

        苏辙认真道:“没有那你就笑一个。”

        苏轼冷哼一声:“我不要。”

        苏辙:……

        他这哥哥可真是个傲娇的小公举啊!

        苏辙没有法子,顿时连说带比划起来:“我不喜欢金镯镯,我喜欢娘。”

        “有了金镯镯,娘就有钱,可以买好多好多东西。”

        “娘就高兴啦!”

        “你说是不是?”

        他发誓,这是他长到一岁多说话最多的一次。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愣了一愣,道:“八郎,你说你想的是将这个金镯子给娘买新衣裳和首饰?”

        苏辙点点头。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

        若有这个金钳镯,程氏做生意就能少当些自己的嫁妆。

        如今苏轼已四岁,想当初程老太爷在世时他已记事,那时候偶尔也会随着程氏前去程家做客。

        程大舅母与程二舅母是衣衫华贵,穿金带银,话里话外皆是对程氏瞧不上的意思,言辞之尖酸,就连他一个几岁的孩子都听的出来。

        也正是因此,所以他才会如此厌恶程二舅母以及她给的东西。

        想到这些事,苏轼眼眶又是一红,转身就将苏辙抱在怀里,哽咽道:“八郎,我误会你了。”

        “我就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我们一定要好好念书,长大之后考举人中进士,当大官,好叫娘扬眉吐气的!”

        苏辙连声道:“好!”

        他看着眼前面上一团稚气的苏轼,想着自己不当大官是不行的,毕竟他还得捞苏轼了!

        小孩子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

        先前苏轼看到苏辙还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如今却将这些事忘的一干二净,甚至撅着屁股去床底下翻来翻去。

        苏辙凑了过去,感兴趣道:“六哥,你在干嘛?”

        苏轼忙活的连头都没抬:“八郎,你等等!”

        他掏来掏去,寻摸到了他一只旧棉鞋,又从旧棉鞋里拿出一包油纸来。

        打开油纸,里头是已经融化的糖霜玉蜂儿。

        这番骚操作,看的苏辙是一愣一愣的。

        哪里有人大夏天将糖藏在旧棉鞋里?

        这糖能不化吗?

        苏轼却将这包糖当成了宝贝,喜滋滋道:“八郎,这是过年时候爹爹带我和八姐出去买的。”

        “我一直留着没舍得吃,喏,给你吃。”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就已把仅剩下的几颗糖霜玉蜂儿全塞到了苏辙嘴里。

        甜!

        真甜!

        甜的苏辙微微皱眉,说实在的,因并不是真正小孩儿的缘故,他并不喜欢吃甜的。

        更别说因苏轼小手里汗渍渍的,这糖霜玉蜂儿甜中带咸,咸中带汁儿。

        味道可真是……一言难尽。

        偏偏苏轼面上满是雀跃,更是期待道:“八郎,好吃吗?”

        苏辙嘴里含着糖,是吞也不是,吐也不是,但还是佯装高兴道:“好吃。”

        这是他来到北宋第一次吃糖了。

        苏轼是愈发高兴,喋喋不休起来:“我最喜欢吃糖霜玉蜂儿了,这几颗我一直没舍得吃。”

        “原本还想着等我《论语》全背完了再吃的……”

        苏辙看着那张雀跃的小脸,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从他知道自己穿成苏辙后,曾多次想过历史上关于苏轼与苏辙身上发生的事。

        感谢铺天盖地的网络,感谢风趣博学的网友,所以他才知道历史上的苏辙一辈子都被苏轼所连累,说过愿替兄长受过之类的话,身居高位却在汴京连自己的宅院都没有,俸禄皆花在了苏轼身上,要么是救济苏轼,要么是替苏轼打点……先前每次想起这件事,他觉得历史上的苏辙傻得很。

        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搭在这样一个冥顽不灵的兄长身上,值得吗?

        从前他觉得不值得。

        如今他嘴里是甜甜咸咸的滋味,好像有点明白历史上的苏辙了。

        受苏轼所累,历史上的苏辙都能位居副宰相,可见他聪明过人,他难道不知道若无苏轼,自己将会仕途平顺吗?

        历史上的苏辙是知道的。

        可他却是甘之如饴,可见兄弟俩人之间的感情是何等深厚。

        几颗糖霜玉蜂儿下肚,苏辙嘴里,胃里乃至心里都是甜滋滋的,他想,来日若他见到苏轼有难,想必也不会见死不救的。

        兄弟两个是重修于好。

        苏轼甚至盛情邀请苏辙在他的屋子里歇下。

        苏辙想也不想,当然是拒绝了他。

        兄弟两个感情好是一回事,可一起睡觉又是另外一回事,苏轼活泼,夜里都不老实,他才不自讨苦吃了!

        翌日一早,苏辙依旧没能见到程氏,任乳娘告诉他说是程氏一早又去了长房。

        他想着待会儿定要去长房看看王氏,可在去长房之前,他先去了书房一趟。

        苏洵正在为春闱做准备,认真看书,却见着门口探出个毛茸茸的小脑袋。

        这人不是苏辙还能是谁?

        苏洵笑道:“八郎,你怎么来了?”

        “你可是来寻六郎的?”

        “六郎正在隔间了!”

        只有四岁的苏轼读书认字不过是启蒙而已,说白了,就是玩玩打打的,为避免耽搁他读书,所以他每日会叫苏轼早上在隔间温习昨日所授内容,练上一张大字,等着他来检查。

        因苏家上下皆知道春闱是最要紧的事,所以寻常小事不得打扰,苏辙这也是第一次主动来找他。

        苏辙却是摇摇头,道:“不,我来找爹爹的。”

        苏洵放下手中狼毫笔,笑着将他抱起来:“哦,你找爹爹做什么?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苏辙点了点头:“爹爹,我要糖糖。”

        苏洵替他擦去他额上的汗珠子,笑道:“好端端的,你怎么想着要吃糖?”

        他就算很少操心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却也知道苏辙不像苏轼,苏八娘一样爱吃糖。

        当小孩子就是好,苏辙索性耍赖起来:“不,我就要糖糖!”

        “过年时,八姐和六哥都有糖,就我没有!”

        “我要糖糖,我就要糖糖……”

        苏洵很是不解,索性便道:“好,好,我待会儿差人给你买一包糖回来。”

        “不过,你不是向来不爱吃糖吗?”

        “怎么这会子非闹着要吃糖?”

    相关推荐: 民国江湖二十年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烬元纪 和闺蜜死遁后,渣男皇帝悔红眼 尘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