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 第320章 封楚王刘备为大丞相,加九锡,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 第320章 封楚王刘备为大丞相,加九锡,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作品:《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此次曹操虽推行九品中正制,虽向士族下放选官之权,却还是有底线的。

        底线之一就是维持汉朝的回避制度。

        既地方之郡守,不能由本郡,乃至本州人氏担任。

        为何?

        就是为防止本地士族尾大不掉,拥有了割据州郡,不奉朝廷之命的实力。

        司马懿的建言,则是要废除这回避制度,改由一郡豪姓来担当本郡太守。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太守是本郡豪族,那么当楚军来犯时,太守必会更坚决的予以抵抗。

        此外,太守是本地人,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度自己家族的力量,并号召郡中其他豪姓出钱出力,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楚军。

        如此一来,便能将该郡的抗楚潜力,挖掘到了极致。

        可这也是把双刃剑。

        一郡之守,本就手握大权,自己的家族又是本郡的郡望,那么他只需大笔一挥,自己的族人就能充任郡中大大小小的要害职位。

        假以时日,这一郡岂非成了一姓私有?

        倘若这个郡守野心膨胀,也学你曹操,想要称公称王,裂土自立,那你怎么办?

        一郡如此,倘若十郡如此,乃至全国之郡皆如此,又当如何?

        到时你魏廷岂非成了个空架子,政令不出邺城,你曹操岂不是步了刘协的后尘?

        这便是司马懿此提议的弊端隐患所在。

        “仲达这头一策倒…倒也可行,尔等再去商议商议,拟出一个各郡贤能名录呈上,朕斟酌过后,便委任他们为各郡太守吧。”

        曹操只稍加权衡后,便采纳了司马懿第一条献策。

        曹冲脸色一变,难以置信的看向曹操,显然没料到曹操会采纳的如此痛快。

        这其中的弊端,父王你就不顾了吗?

        将来地方郡守尾大不掉,形成割据自立之势,又当如何收场?

        “父王——”

        曹冲张口就想反对。

        “父王圣明。”

        曹丕却以一句恭惟,抢先一步打断曹冲,跟着说道:

        “我军河南一役损兵数万,以现有之兵力,想要阻挡楚军犯我河北,着实是兵力捉襟见肘。”

        “父王用仲达此计,必能诱使河北各郡豪姓,倾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楚寇,保我大魏。”

        “父王圣明也~~”

        这一顿马屁吹捧后,曹操脸色宽慰了许多,不禁感叹还是曹丕懂自己。

        曹冲则心头一震,猛的也明白了曹操的苦衷。

        司马懿此策确实有弊端隐患,可现下他魏国的头等大事,乃是重整兵势,挡住楚军接下来的北伐,守住河北。

        你兵力不足,怎么挡得住楚军渡河北侵?

        你挡不住楚军,河北就要失陷,河北失陷则魏国必亡!

        国都亡了,再去担心地方郡国尾大不掉,割据自立,又有什么意义?

        首先要活下去啊…

        曹操正是基于活下去的考虑,才不得不放弃长远之计,优先考虑眼前的抗楚重任,将郡守之位下放给本地豪姓。

        “唉~~”

        明白了曹操的苦衷后,曹冲只得将劝谏之词咽回了肚子里,无可奈何的摇头一声叹息。

        司马懿也暗松一口气,忙也是一通恭维盛赞,狠狠吹捧了曹操一番。

        接着眼珠一转,话锋一转,再问道:

        “大王,那臣所提这第二道对策,关于鲜卑匈奴等胡人…”

        “你这第二策,断然不可!”

        这一次,曹操却脸色一沉,不等司马懿话说完,便摆手厉声打断。

        司马懿眉头一皱。

        曹操眼中则燃起一抹豪意,傲然道:

        “孤当年之志,乃是做汉朝征西将军,开疆拓土,驱逐胡虏。”

        “今孤虽为魏王,却焉能变易初心,竟与胡人为伍,还引胡人铁骑入我大魏腹地,饮马黄河?”

        “我大魏现下虽弱于伪楚,可孤还没有沦落到要厚颜无耻,引胡人南下帮孤抵御刘备的地步。”

        曹操一脸傲色,道出了原由。

        说直接点,我曹操还是要点脸的。

        我好歹是华夏上国之主,大魏之王。

        当年公孙瓒被袁绍逼成那样,都快要覆亡了,都没有向乌桓鲜卑这些胡人低头求援。

        我曹操现下还手握五州之地,我还有黄河天险在手,我还有河北士族的力量可用,你让我去跟胡人为伍,称兄道弟的求着他们出兵相助?

        我曹操的脸放哪儿搁?

        曹丕见曹操如此顽固,顿时急了,张口想要劝说。

        司马懿却轻咳一声,向他暗使眼色。

        曹丕瞬间会意,只得将到嘴边的说词,硬生生咽了回去。

        “臣这第二策,确实有欠考虑,还请大王恕罪。”

        司马懿先是拱手告罪,尔后叹道:

        “臣只是以为,光靠河北士族的力量,恐怕还不足以弥补我军兵力损失,有绝对的胜算阻挡住楚军北侵。”

        “唯有以骑兵优势,方能弥补我们步军兵力上的劣势。”

        “而我军原有的幽并铁骑,在河南地大小诸战中,几乎损失殆尽,后平定凉州后,虽补充了不少西凉骑兵,却仍不足以对伪楚形成压倒性的骑兵优势。”

        “而鲜卑匈奴则皆以骑兵为主,若能令他们出手助战,只消数万骑便足以令我黄河防线固若金汤,叫那大耳贼不敢渡河犯我河北…”

        司马懿虽表面上告罪,实则又将引胡人南下的好处尽数点出,不动声色的想要诱导曹操。

        曹操则捋着短髯,沉默不语,静静的听司马懿说完。

        沉吟良久后,曹操轻吸一口气,拂手道:

        “孤知仲达你是为我大魏存亡计,孤又岂会责怪于你。”

        “不过依孤之见,我们有黄河天险在手,若能再得河北豪杰同仇敌忾,共保我大魏,守住黄河防线,当不在话下。”

        “至于你所说的第二道对策,孤就当你没说过,孤也什么都没听到过吧。”

        司马懿咽了口唾沫。

        曹操这是纠结权衡了半天,在面子与里子之间,还是选择了面子,拒绝与胡人为伍。

        且曹操还很自信的。

        他认定只需将河北士族的潜力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上一道黄河天险,抵挡住楚军兵锋当不在话下。

        司马懿无奈,却只能接受现实,遂不敢再强行进谏。

        “诸卿!”

        曹操拄着拐杖缓缓起身,目光扫望众臣,眼中再燃久违的傲色。

        “咱们虽失河南地,却仍据有河北,关中凉州也在我们的手中。”

        “最关键的是,冀州在我们手中,一州足抵他伪楚整个河南诸州!”

        “何况,孤还有黄河这道天险可为屏障,还有尔等这些猛将谋臣愿为孤赴汤蹈火,还有河北士家士愿与我大魏休戚与共。”

        “孤相信,只要我们君臣一体,上下一心,大耳贼若敢挥师来犯,我们必能杀到他溃不成军,狼狈而去!”

        “诸卿,可愿与朕并肩而战,誓死保国!”

        豪猎自负的激励之词,回荡在大臣中。

        众臣因河南失守而致的萎靡情绪,似乎因曹操这一通鸡血驱散大半。

        于是。

        众人轰然起身,齐声叫道:

        “臣等愿为大王死战,誓死保国!”

        “臣等愿为大王死战,誓死保国!”

        看着慷慨响应的众臣,曹操心中宽慰,抬头望和南面,嘴角钩起一抹自负。

        “大耳贼,你不是想学你祖宗光武帝吗?”

        “可惜你忘了,光武帝正是自河北起家,靠着河北豪族的拥护,方能扫清天下。”

        “孤今河北在手,冀州在手,尽得河北士族支持,孤倒要看看,你怎么打过黄河,灭我大魏!”

        计议已定,曹操不敢拖延,于五日后颁布诏令,大肆委任河北各郡国士族豪姓担当郡守国相。

        于是广平阎氏,赵郡李氏,河河崔氏,河间张氏,中山甄氏,常山赵氏,巨鹿孙氏,范阳卢氏,河内司马氏,太原王氏…

        除魏郡,河东郡等几个要害郡国之外,河北三州几乎七成的郡国,皆被曹操委任本郡士族名士担当郡守。

        原本曹操推行九品中正制,便得到了河北士族的普遍拥护,进献了不少钱粮私兵以充国用。

        只是先前的战争,多发生在河南地,河北士族们出力有限。

        毕竟河北士族与河南士族之间,彼此间还是存有竞争的。

        现下河南地已失,河南籍士人在魏国中全面失势,河北已暴露在楚国的兵锋之下,河北士人们自然不能再作壁上观。

        曹操这一道诏令一出,等同于宣布,与河北士人“共治天下”!

        如此巨大的利诱之下,河北士人于公于私,自然是没理由不倾尽全力为魏国而战。

        于是这诏令一发,整个河北沸腾,各郡的士家豪姓们,无不上书大表忠心,争先恐后献粮献兵…

        而当曹操与河北士人“共治天下”时,刘备却在新得的兖州境内推行科举,府兵以及均田三制。

        鉴于曹操当年掘济水淹民,刘备发兵救民的鲜明对比,他自然是轻而易举收取兖州民心。

        而兖州之战中,程氏等兖州士族遭受重创,自然也无力反对三制推行。

        于是短短一月之间,三制便在兖州顺利推行,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许都方面。

        班师还都的刘备,自然也不敢马放南山,在推行三制休养士卒的同时,已着手与萧和等众谋臣,共商渡河伐魏,收复河北之计。

        是日,许都王宫。

        刘备正与众臣围于沙盘前,商议着收复河北战略。

        亲卫却来报,太傅孔融由应天而来,奉命向刘备宣旨。

        天子的旨意到了!

        刘备当即放下手头之事,亲自率众臣出殿,迎接孔融的到来。

        故人相见,一番寒暄笑谈之后,刘备便将孔融迎入殿中,率众臣接旨。

        孔融立于殿前,展开那一道圣旨,高声宣读道:

        “楚王克复旧都,收复兖州,有功于社稷,特加封楚王为大丞相,加九锡,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权!”

    相关推荐: 修仙保命指北 重生八零:她被糙汉老公揽腰猛亲 炮灰爆改爽文女主,我做对了什么 大佬绝嗣?孕吐后小可怜一胎三宝 盛世开端:从傀儡皇帝到雄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