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171章 婚俗

    作品:《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有过出生入死经历的同事要成亲,甘明兰自然是要去参加的。

        这些边军家属请人也很有讲究。

        只有千夫长、百夫长之类才会请到她跟前来。

        不然的话,两百多个熟人在几日之内扎堆成亲,她就是赶场都赶不过来。

        首日参加的是关大德家的嫁女之喜。

        关大德,就是海津镇那位留守千夫长。

        才三十二岁的千夫长,他十六岁的闺女今日就要嫁人了!

        嫁的是他手下的一个百夫长。

        他家女婿在海津镇杀山匪的时候杀得特别猛,受重伤差点没救回来。

        有这么一个直属上级的老丈人在,小伙子的前途也差不了。

        甘明兰想到前世自己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汪,到了邶国三十六七,她可能就要当祖母了!

        噫,祖母啊!

        画面太美,她实在不敢往下想。

        当即把注意力放在了这场婚宴之上。

        都说十里不同俗,她倒是要看看边城与大名府的婚俗有甚不一样!

        关大德的直属上级是田玖。

        今日,田玖的亲娘和甘明兰被奉为了关家最尊贵的女客,正由关老夫人陪着在正房堂屋里说话。

        两位老夫人见她对这些老黄历感兴趣。

        东一句西一句,给她介绍起边城军户们的婚俗来。

        话,要从邶国建国初说起。

        当年,邶太祖遣了数万“五方之人”来西北戍边。

        所谓“五方之人”指的就是晋,燕,赵,周和吴越之地的百姓。

        这些“五方之人”中,又分为两大主体。

        有吴越一带的江南人和其他四方为主的北方人。

        来自晋,燕,赵,周地的北方人成为了西北军户的主体。

        这些来之前,身份大多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和农户。

        来了西北之后,负责边关卫所的军备物资装备和屯田。

        军户是世袭的,他们的子子孙孙也都要从军。

        不到战死或残疾,一般最少得干二十年。

        西北底层军户的社会地位,比农户都要低上一等。

        吴越之地的江南人又不同。

        他们大多都是被贬谪的官员和其家眷,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士”!

        “士”讲究繁文缛节,即使被贬至此,也不影响这些人对于婚俗上细节的传承!

        他们的婚配尤其强调一个门当户对。

        关老夫人说到这里,对甘明兰呵呵笑道:

        “别看我儿如今是个千夫长,那些老吴越人也断然不会将闺女嫁给我孙儿的!”

        田老夫人不以为意道:

        “有能耐的老吴越人早就想法回了祖籍去,留下的不过是些拿着繁文缛节装门面的假清高。正月里,那个钱秀才就把闺女送去怀庆府了!”

        关老夫人好奇:

        “不说是走亲戚去了么?侯爷的侧室就是吴越倪氏的旁支,或许两家还是亲戚呢。”

        两人说的这个倪秀才闺女,是边城一等一好相貌的美人。

        刚刚及笄,求娶之人就踏破了门槛。

        其中不乏千夫长和百夫长之类的。

        但倪秀才的先祖在被贬官之前做过正三品知府,是士族。

        即使后代当家人仅有一个秀才之名,仍然坚持士与军户不通婚。

        田老夫人指了指天:“人家想做皇亲国戚呢!”

        关老夫人气得直拍大腿,连声怒骂:

        “这个钱秀才简直是个老糊涂!商都是个甚么好出去?怎能忍心看如花似玉的闺女去受那种罪!”

        田老夫人老神在在:“宫里之前二十多年没有婴啼,现在又大同咯!”

        商都一年一度的选秀,并没有因流民大乱而停止。

        有皇贵妃成功生下太子在前,那些世家今年送去的秀女绝对比往年都美丽。

        万一呢!

        但凡有个一儿半女,乱世之中都是好筹码。

        三人互视一眼,懂的都懂。

        甘明兰赶紧转移话题:

        “关老夫人,您还是接着同我讲讲,这江南士族的婚俗与你们还有甚不同呗。”

        老太太缓和了一下心情,又兴致勃勃的给贵客答疑:

        “唉哟,人家江南人成亲那可得六礼走全,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步都不能少。

        新婚期间,光洞房就要三天。

        这三天里新娘子都不能出新房,三天后正式出厅堂见过至亲,才能成为这个家中的一员了!

        昂们军户的婚俗比较简单,媒妁之言肯定要有,六礼基本就是走个过场。

        不过,里面最重要的习俗就要要拜舅舅和姑母。昂们这里有句话,叫做:天大地大,姑舅最大!”

        这话有点意思。

        甘明兰只记得后世也有类似的地方习俗,不过好像只提到了舅舅。

        姑母,居然也有如此高的地位?

        待她问了个详细,才知道。

        原来在军户家庭中,舅舅和未出阁的姑母才是那个教孩子们生存本领的人!

        边关重镇历来战事频繁。

        男人们除了种田就是戍边。

        家里孩子基本都是由祖母和待嫁的姑母带大的。

        舅舅如果在家,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打仗受伤致残了!

        这些老兵退役后,还要到镇上的兵车库这种兵工厂里做工。

        他们回家后要教自家外甥学习杀敌的本领,同时还会教他们制作各种军队所要的装备,比如:弓箭,兵车的构件等等。

        军户小娘子们,祖母能管个吃喝拉撒都不错了!

        稍微大个几岁的,都要跟着未出阁的姑母学女红。

        你问她们的亲娘呀?

        军户媳妇子可不好当。

        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不在,地里的活儿,兵工厂里的活儿,都得靠她们来干!

        关老夫人总结道:“小辈们成亲,都要给舅舅和姑姑行下跪斟茶之大礼的!与他们的亲生爹娘是同等待遇”

        甘明兰:

        嗯嗯,这个婚俗就很好嘛!

        虽然她这个甘家姑母已经出嫁了!

        但也不妨碍她今后教自家侄子、侄女们学本领呀。

        她会的生存本领可不少,杀猪、杀狼、杀胡人!

        再不济,还能种桑、养蚕、织个锦!

        趁着喝喜酒的这些天,得打听打听谁家有好女。

        只待家里的羊肉汤馆开起来,两位弟弟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阿且.阿且”

        “阿且.阿且”

        正在与湖盐县牧民拉价的甘明寿:谁在想我?

        夜里都在赶装修工程的甘明福:风好大,我怕是要着凉了!

    相关推荐: 大唐最强纨绔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余年周婉 从旁门道君开始 神雕:开局独孤九剑,陆地剑仙 欲藏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