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 第88章 历史,惊人的相似!
  • 第88章 历史,惊人的相似!

    作品:《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到底没有给肥仔这个小家伙看到,那个让人心理极度不适的场面。

        军属们的无声抗议和在关楼前停尸的行为,终于迫使这个关口的最高长官露面了。

        众人挤在驿站的窗口。

        就看着那个千夫长面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温言细语劝慰,再到逐渐失去了表情管理。

        估计最后还是下了血本,才勉强安抚住了这些闹事的军属们。

        这些人同意将亲人的尸体抬回去,择日就下葬。

        照理,这事儿与流放队伍没什么相干。

        谁知道,人家千夫长很快就将放出去的血,转嫁到了他们这些送上门的韭菜身上。

        去咨询通关手续的毛姓头目回来之后,苦着脸:

        “说如今是流民闹事的非常时期,各个关口接了上封的命令都不能放人出关!

        我们这类属于特事特办,他们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因此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个人,都要上交二两银子的保证金。”

        “每人二两银子的保证金?!还他娘的是不是人......”

        黄姓头目破防了!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他们干的可是公差!

        岂有此理,滑天下之大稽!

        他强忍着吐血的心情,再让人打听了隔壁粮店里的售卖价格后,心态更崩了。

        陈年的五谷杂粮,都比洪灾之前的新粮贵了五倍!

        据店主说,这个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他们粮店的存量已经不多了。

        借来的公款,肉眼可见的缩水了一半。

        这还没有撑到他们离开中州布政司呢!

        押解官差们都交保证金了!

        流放犯们还有什么资格不给?

        在各家掏钱的时候,左驰瑕很是自豪。

        之前在甜水县的千户所公署里,他靠自己的教人编制的手艺就挣了五两银子。

        现在,他都能为他和娘的小家做贡献了。

        佘氏再次对甘明兰夫妻表示了感谢。

        毕竟,整个左氏族人中再没比她们母子二人还穷的。

        要不是儿子拜了个好师傅,这回她又要借钱背债了。

        又在小镇上停留了两天。

        佘氏等人借了驿站的大锅灶,终于准备好了进古道的干粮。

        说是干粮,其实就是买了一堆陈年的五谷杂粮炒熟后,用石磨碾碎成粉状。

        成品就和黑芝麻糊的颜色差不多。

        吃的时候,只需要加点热水和少量的盐,搅合搅合。

        知道古道艰险难行。

        两个头目给流放队伍定的饭量是:

        青壮年一天四两粉。

        老人和十岁以内的孩子只得二两。

        官差们也不负责运粮。

        杂粮粉磨好后就在驿站里,直接过称。

        照着每户的人口比例和数量,一次性给分了十五日的粮。

        并一再声明,口粮一经出手,他们概不负责。

        甘明兰颠了颠手上拎着的,全家四口人加一块儿才十八斤杂粮粉。

        要是想放开肚子吃,估计一个礼拜都能给它炫光咯。

        不过,没关系!

        她有作弊神器。

        神木空间里被她催生的大麦,都不下万斤。

        这还是她隔三差五才催生一次的成果。

        主要是这个用木系异能催生出来的大麦,它磨出来的面粉雪白雪白的。

        比邶国市场上售卖的那种没有精筛过的面粉,白的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打眼得很。

        甘明兰已经在木屋厨房里,炒了好一百多斤熟面粉。

        炒熟的面粉微微泛黄,还带了点焦香味儿。

        她打算,以后就把这些熟面粉掺和在那些杂粮粉中,给家里人补充点营养。

        最好让这可怜巴巴的十八斤杂粮粉,吃出八十八斤的饱腹感来!

        终于出发了。

        一行人排着队,穿过了关楼门口。

        甘明兰很好奇,也很想知道,这个函谷关与她前世的是不是一回事。

        邶国听上去就和架空的一样。

        那邶国之前的历史呢?

        和种花家的上下五千年,可有重叠的地方?

        可能是他们这些韭菜交的保证金,缓解了千夫长的眼下的困境,竟然还派了一个兵卒来为他们领路。

        小兵卒一张小圆脸很是喜庆,他边走边给大家介绍着,内外古城旧址。

        只可惜,用黄土夯起的古城早已风化,只留下一些墙体。

        又走了几百米远,就遇到了一条河。

        “过了涧河,河道左边就是函关古道了!虽然这条古道早已经废弃,之前也偶有百姓从此关道去东京的,全长约有四百里路。”

        一听这条路还有人走,众人心下大定。

        四百里,真心不算远!

        关于这条古道,圆脸兵卒显然知道的不少。

        看到大家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越发得意的给大伙儿卖弄起他的学识起来。

        “其实,函关古道一共有三段!你们今日走的是汉函谷关。

        最早的一段是先秦时期所建。那时的函谷关,北部是浊河绝壁,南部是秦岭森林。

        只有中间的黄土塬上,有一个非常狭窄的裂缝可以通行。又因这条裂缝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因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六国多次组成联军攻伐先秦,但都被挡在了函谷关外。

        到了西汉大一统期间,函谷关成为了东西分界线,关内是关中,关外则是关中以东的地区。

        那时,人人皆以做关中人为荣。

        当时的楼船将军杨仆战功赫赫,其故里安新县恰好就在关中以东。

        杨将军上书武帝,希望安新之地也成为关中,帝允。

        于是杨将军就自己花银子,将秦函谷关东移至三百里外的南河府安新县境内。

        杨将军也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关中人。

        三国时期,秦函谷关因浊河泛滥被淹没。

        曹操在讨伐汉中张鲁时,命令许褚在秦函谷关东北方十里之左修建魏函谷关,用于大军运送粮食物资等用。

        但因其道路狭窄不易行走,魏函谷关很快就被后人弃之不用了。

        到了盛唐,浊河水位下降,露出了一条平坦通路。

        盛唐百姓自不必再需要经过汉函谷关,前往关中了。

        之后,雄居三秦、三晋、中州三个布政司交界要冲之地的潼关,逐渐被人发现。

        因它比过去的汉函谷关更加险峻,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故而彻底取代了汉函谷关的地位......”

    相关推荐: 真千金被读心后,五个哥哥宠上天 渣夫别哭,娘娘换嫁后母仪天下了 前世被家暴虐杀,重生七零彻底黑化 人前痴情女配,人后十八个男模 相思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