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 57书屋 > 穿越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六十四章兖王造反?!
  • 第六十四章兖王造反?!

    作品:《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半年匆匆而逝。

        书房

        楚鸿静静的处理内阁事务。

        嗯.没错,内阁事务。

        这段时间,兖王党和邕王党的竞争越发激烈,也越发猖狂。

        韩章是目前的中立派老大,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文官。

        在这种时刻,作为宰辅大相公的他必须得降低存在感。

        于是,他生病休沐了。

        趁着这个机会,也可以让爱徒锻炼一下,为以后的接班做准备。

        为了不让人诟病,楚鸿便将老师在内阁的一部分事务取到家里,处理一些文书奏折。

        透过这些文书奏折,楚鸿也从大局观上大致了解了两京一十三省的情况,双肩挑着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楚鸿才将这段时间的文书批示完,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喔!”

        看到楚鸿伸懒腰,不暮连忙上前添茶,说道:“主君,赵团练那边有信。”

        “有信?”

        “一个时辰前到的京城,三柱香前信使送到府上的。”

        说着,不暮飞快的跑向外面,数十个呼吸后取回一封信。

        楚鸿喝了一口茶,顺手将信接了过来,“表哥的信?”

        “待会儿找到信使,赏两贯铜钱吧!”

        “是,主君!”

        楚鸿眸光一亮,认真看了起来。

        赵策英主要是嘘寒问暖,又对上次帮忙搞官位的事情表示感谢。

        说着说着,赵策英说起了他和父亲赵宗全遭受刺杀,准备上京告状的事情。

        他又隐晦问起汴京的局势究竟怎么样?

        以及太祖血脉,能否有点大的出息。

        这也不怪赵策英多想,当初官家选取培养的四个宗室子弟里,一个早亡,兖王和邕王封王,唯留太祖血脉的赵宗全仅是一个州的州团练。

        没有兖王和邕王的待遇,偏偏又要遭受高规格的注视和忌惮。

        注视和忌惮固然不是好东西,偏偏又容易滋生野心。

        赵策英和赵宗全不同。

        赵宗全当年是见证过一些类似的事情,知道太祖一脉在大周朝地位尴尬,根本没有机会坐上至尊之位。

        赵策英不同,他如今也就二十多岁,气血正盛,向往建功立业。

        恰好,官家无子,私底下自然对那个位置有那么一点希冀。

        毕竟,虽说他的父亲赵宗全在几位培养的宗室子弟里几乎没有上位的机会,可是反过来看,他的父亲赵宗全又是天底下第三顺位继承人,赵策英心里面也有些幻想。

        楚鸿沉思片刻,欣然书信。

        信里详细的介绍了汴京的情况,表示太祖一脉想要做出功绩有点难。

        但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也未必是定数。

        楚鸿又安慰了一番赵策英,表示汴京有自己坐镇,以后会罩着舅舅和表弟的,大家都是一家人,亲密无间,要是有什么困难大可开口。

        告状的事情,也可以伺机而动,不管你们怎么干,自己都是完全站在你和舅舅一方的

        书信写完,顷刻间便送出城,去往禹州

        这半年以来,赵祯几乎天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奏折和上谏,内容无非就一个——立太子!

        没有太子,官员自然担惊受怕。

        特别是有着烛光斧影的这个例子,不少官员更是无心治理当地,时时刻刻的盯着汴京的一举一动。

        汴京影响了地方官员,地方官员也就间接影响了百姓,民间纷乱不断,百姓不得安宁,心里越发焦躁不安,动乱也就升起,国本也就慢慢动摇。

        官员们上谏的理由相当充分,可惜赵祯不愿意立,也不敢立。

        自古以来,太子对皇帝的威胁都是相当直观的,更遑论赵祯这样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

        但凡赵祯立了太子,等太子站稳跟脚,他这个皇帝估计会被架空。

        没有谁敢偏向一个没有子嗣的老年皇帝,哪怕是一向中立的韩章和几位阁老,在这事上也选择了默不作声。

        皇帝一旦被架空,那生死就在别人一念之间。

        赵祯自然不愿意立太子。

        于是乎,兖王和邕王两方的人劝谏越来越强烈,各地也有官员上谏,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天下纷乱,国本动摇,全是因为没有太子,立了太子也有好处,要是连太子都没有,皇帝怕是越来越难以维持体面威压。

        日子越拖,赵祯年纪越大,身体也越差。

        终于,在半个月前一次长达两天的昏厥后,赵祯实在扛不住压力了,同意在宗室子弟里选取一人立为太子。

        一时间,汴京的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安静得让人害怕。

        邕王年长,子嗣众多;兖王强干,子嗣稍少。

        一个相对年长,一个相对贤明。

        这两人究竟选谁,天底下的官员都瞩目着。

        ……

        文德殿

        文武汇聚,一个个目光炯炯,看向御座上的那位,等待着那位的决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主器者莫若长子,继明者必建储两。既以传重,亦以宗本,则君亲之大义,帝王之宏范,无先於此矣.

        邕王诵,生知古制,既贤且长。聪明敏博,温恭孝友,不自满假,率由宪章。

        问安必自於因心,入学固知其让齿。升兹上嗣,庶贞万国。可立为皇太子,宜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大太监尖锐的声音在无比安静的殿里并不突兀,一向看不起太监的清流文人也都认真的听着。

        当念到“邕王诵”的时候,邕王瞳孔刹那间放大,以邕王为首的官员肉眼可见的有喜色,以兖王为首的官员则满脸的不可置信。

        兖王隐隐望向赵祯的眸光里很是不满,他不敢相信,赵祯居然没有选他。

        不选英武强干的,选个年纪大的是怎么回事?

        这玩意都不是亲生的,也不分什么嫡庶,为什么不选能力强的贤民之君?

        邕王大喜,无数臣子拥护;兖王悲痛,暗淡离场。

        楚鸿静静的望着两方人的表现。

        这事,赵祯没有做错,兖王和邕王也没有做错,可两方一旦合起来就注定大错特错。

        从赵祯的角度来说,他是经历过子嗣稀少被逼宫的痛楚的,自然倾向于繁衍能力强的邕王,且邕王有些平庸,他立邕王为太子,未来的结局可能会好上不少。

        从兖王和邕王的角度看,自然都觉得自己才是真正适合的人,这也没什么稀奇的。

        但,两方合起来,就有大问题。

        兖王强干暴躁,却也胆大妄为。

        这事到底是太子之争,一旦邕王登基,兖王至少是个被囚禁的下场。

        兖王怕,自然得反。

        虽然兖王能力也就那样,可相比于邕王来说的确是强干贤明一点。

        有能力,有胆子,又被逼入绝境。

        造反一事,无解,注定发生。

        邕王当选太子,第一件头等大事就是册封大典,这事由礼部负责。

        邕王胜利,便大肆犒劳当初支持自己的人,多次举办私人宴会,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意识不到一些气氛的变化。

        楚鸿也慢慢降低了存在感,让人将妻子儿女送到扬州城居住。

        扬州是他的大本营。

        虽然楚氏一族在扬州养的水匪土匪之类的一共也就三四百人,但扬州尚且有家丁仆从,家族子弟。

        这些要是真算起来,年轻男子差不多是两千之数。

        他在汴京是中立派,兖王又是着急夺权,不太可能去针对他的亲人。

        防护,足够了。

        将这些事情安排妥当,楚鸿慢慢的深耕城防事宜。

        东风已备,只差火!

    相关推荐: 地藏诡术师 二两娘子 弃女替嫁:昔日情郎唤我嫂嫂 冰不厌诈 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