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一百八十五章 灭儒

    作品:《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共功?

        诸侯王和中、外两朝公卿、列侯、宗室大臣神情有了微妙的变化。

        以儿宽所说,如此制度形式长久地在大汉朝保留下来,那对眼下的,对未来的他们,都有无穷的好处。

        宣室殿君臣共膳,任谁都能看得出来,上君有意携大将军、卫将军之功,来清洗朝堂,来整顿朝纲,来改变朝制。

        此前南略之功,便是很好的证明。

        新的选拔官员制度,无限追责,搞得他们苦不堪言,今功胜往功,不知道上君还有多少幺蛾子来搞他们。

        如果以“共功”,均了上君的武功盛德,平了大将军、卫将军的万世之功,所谓的“胜势”,立刻便会消之弥耳。

        上君再想以此前过错来问罪他们,他们也有办法,有能力,合伙顶回去。

        而有了这回的例子,以后上君、大将军、卫将军、丞相……等等,太子和太子党再有什么功劳,他们稳坐长安朝堂,就能分润他人生死之功,那感觉,简直不要太舒服。

        他们是聪明人,会抨击上君及上君附众的手段,但不会抨击上君及上君附众的能力,因为上君真的会识人、会用人,上君附众也真的有能力、敢拼命。

        以前,都是陛下来抢他们的钱财、爵位、功劳,现在,他们似乎有机会来抢上君的功劳,再持功讨要钱财、爵位。

        如能成行,上君以后的文治武功,就是他们的“摇钱树”、“聚宝盆”了。

        君臣,共天下!

        想着,想着,越来越多的朝臣眼睛亮了起来。

        中大夫,大才啊!

        “臣附议中大夫所言,万世之功当前,愿上君普世济人!”

        “臣附议中大夫所言,万世之功当前,愿上君普世济人!”

        “……”

        声浪几乎掀破宣室殿的屋顶。

        除了太子党官员和新入朝的百家世职官员未动外,其他人都为儿宽所绘制了“盛景”动心了。

        墨家下代巨子,时任清庙之守的太常丞索卢参皱起了眉头,上君,有点太保守了,有点太软弱了。

        百家诸官也是如此认为。

        这就是上君,儒家敢把“欺君”的手段摆到廷议上,换作是陛下,都能杀那儿宽八百回了。

        敢“共功”,先“共死”吧。

        上君什么都好,至圣至明、仁恕矜恤、可是,有时候太讲理、讲规矩也不好。

        张汤等太子臣,从陛下执政时期走过来,不代表弃恶从善了,此时此刻,又如虎狼张开了血盆大口,一声令下,便能冲上去撕碎儒家和所有人。

        公孙弘眼睛紧紧地望向御座,儒家的手段,大多是阴谋诡计,但儿宽所使的,却是屠龙术中的阳谋,他同样有破解的手段,只要跳出儿宽设定的框架,让兰台、廷尉署依法办案,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大汉律法,如李沮这么个乱臣贼子,随便找个官吏,就能杀了李沮,甚至交案于张汤,陇西李家连襁褓之儿都跑不了。

        不过,既然是屠龙术中的阳谋,酷烈手段只能解决其表,却不能解决其里,儒家所求的“共天下”。

        即《尚书·武成》中曰:“圣天子垂拱而天下治”。

        分功、分权、分天下,这是儒家一套完整的屠龙术,一旦有开头,之后就很难收场。

        奉祀君。

        公孙弘默念着这个传奇家族。

        高祖十二年,高皇帝征讨英布时途经鲁地,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封孔子第九代嫡孙孔腾为“奉祀君”,专职主持孔子祭祀。

        别看公羊学、穀梁学当世显赫,但儒家的学派却有上百个,而儒家正统就一个,奉祀君。

        公孙弘出自菑川国薛县,是鲁地人,与奉祀君家族接触不多,但也听说过孔家家风谨慎,前后四代奉祀君孔腾、孔忠、孔武、孔延年做事都不糊涂,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没有太过在意,猛然间,惊觉孔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种兵不血刃的政治胁迫,或者说逼宫手段,公孙弘相信,连董仲舒都未能掌握,或未能完全掌握,只流传于孔家嫡系之中。

        公孙弘不由得产生怀疑,战国时期鲁国之亡,可能和孔家脱不开关系。

        所有的人都沉默着,将目光望向御座,大殿里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时间仿佛停滞了。

        刘据怎么都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对他用了道德的绑架,共功共到了他身上。

        这儿宽不是“弈手”,真正的“弈手”,是那位奉祀君。

        孔家,对形势判断非常准,也替儒家做了整体的自保、反击规划,而儿宽是得了孔家安国的真传,精确把握住了机会,洞悉了父皇、大多数朝臣的需求和利益,提出了“共功”。

        与儿宽的交锋,与孔家的隔空交锋,这才是政治啊。

        没有搏斗,全是博弈,以及,搏杀。

        “儿宽。”

        “臣在。”

        儿宽躬身行礼,行为举止间,充斥着名士风范。

        “以你所说,天下功德皆是臣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果?”

        “正是。”

        “那么,儒家之富是吗?”

        刘据望着他,也望着他的影子,儒家是自己闯进来的,那就别怪他了。

        儿宽一僵,笑容一滞,“臣不明上君之意。”

        “何谓儒家结晶?”

        “圣人先贤手札、典籍。”

        儿宽的回答,刘据点点头,又摇摇头,“这只是其一。”

        “而二呢,是不事生产的钱粮、土地等物。”

        “儒家的圣人、先贤,不是自幼就成了圣人、先贤,而是耳闻目睹世间万物,从世人身上汲取智慧,汇聚至理而有思想存留至今,以中大夫前言,此是世人之功,对也不对?”

        “……对。”

        儿宽有些慌了。

        他盯上了上君的文治武功,貌似也让上君盯上了他。

        “今日之儒家士人的身份地位、钱粮地产,是从圣贤书中所得,而圣贤之书,为世人智慧所化,既如此,天下儒士所掌握的圣贤书、钱粮地产,等等,皆为世人之功,对也不对?”

        “……”

        儿宽哑然,心里的恐慌上升到难以言喻的地步,想否认,却又否认不了。

        刘据笑了笑,望向了老相国,“公孙弘。”

        “臣在。”

        “着令天下臣民,即刻抄家所有儒家士人之产,此乃寡人敕令,如有抗命之儒,万民杀而无罪!”

        你共我的功,我共你的命!

    相关推荐: 暖青寒 从升级建筑开始长生 绿腰 归墟劫 哑巴嫡女:我靠装聋作哑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