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二十六章:裁片已经满足不了她们了!老子
作品:《重生88:踹掉渣女后,我成为亿万富豪》推荐阅读: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我的半岛2007
陆少久治不愈,您未婚妻是医学天才!
武侠:开局奖励满级神功
修仙:我真没想当舔狗!
和渣男前夫双重生后,我当了他大嫂
神雕:我,剑仙,镇压天下
剑来
被逼做通房?我转身嫁渣男他爹
超维术士
换源:
“十五块一件!”
十五块!
这个价格,比自己买裁片回去做贵不了多少。
但是,省去了找裁缝的麻烦,还不用担心做坏!
一个在高第街卖了很久货的摊主凑过来看了看,撇了撇嘴。
“十五块?太贵了!一件衣服赚一半的钱,心也太黑了!”
罗阳看了他一眼,笑了。
“我的货,我的价。嫌贵,可以不买。”
他拿起那件样衣,展示给所有顾客看。
“大家看这个针脚,看这个锁边!我请的都是最好的师傅!这质量,比国营商场里三十块一件的还好!”
一个之前经常买他裁片的女工,第一个站了出来。
“我相信罗老板!给我来一件!”
她当场试穿了一下,衣服剪裁得体,款式新颖,把她的身形衬托得极好。
“太好看了!值!这十五块花得太值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人也纷纷掏钱。
“我也要一件!”
“给我拿那件白色的!”
第一天,带来的三十件成衣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罗阳数着手里崭新的钞票,利润确实比单纯卖裁片高了不止一倍。
他知道,自己又走对了一步。
一条更宽广、也更赚钱的金光大道,已经在他脚下铺开。
而此时,在不远处的裕丰号里,赵老财透过窗户看着罗阳摊位前火爆的场景,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成衣生意一炮而红,订单雪片般飞来。
罗阳的小作坊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但新的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罗阳,你看,这批布料又不够了。”负责管理的刘姐拿着账本,一脸为难,“明明是按照一百件的量进的布,怎么做了八十件就用完了?”
罗阳皱起了眉头。
他走到裁剪台前,拿起那些剩下的边角料。
只是看了一眼,他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浪费!
严重的浪费!
工人们在裁剪时,没有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排版,只是凭着感觉下剪刀,导致大量的布料被白白浪费掉。
这还不算。
他检查了一下成品,发现缝纫的效率也极低。
刘姐和张嫂两个人,一天忙到晚,累得腰酸背痛,也只能做出二十来件衣服。
而且因为是拿固定工资,干多干少都一样,两个人的积极性明显不高,有时候还会凑在一起闲聊几句,磨洋工。
“这样下去不行。”
罗阳心里很清楚,作坊刚起步,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就是生命线。
他没有立刻去批评两个女工。
他知道,单纯的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
当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罗阳把刘姐和张嫂叫到一起,拿出了一张新贴在墙上的规章制度表。
“从今天开始,我们改变发工资的方式。”
罗阳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我们搞‘计件工资’!”
“什么叫计件工资?”刘姐和张嫂一脸茫然。
“很简单。”罗阳解释道,“以后不再发固定工资了。你们每完成一件合格的成衣,就能拿到一块钱的工钱。做得越多,拿得越多,上不封顶!”
一块钱一件!
刘姐和张嫂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
以前她们拿固定工资,一个月三十块。
现在如果按照计件,只要一天做两件,一个月就能拿到六十块!
要是再拼一点,一天做三件……
两个人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当然,”罗阳话锋一转,“如果有次品被检查出来,不仅没有工钱,还要扣钱。所以,质量必须保证。”
接着,他又拿出了另一项规定。
“关于裁剪,以后不能再凭感觉来了。”
他拿起粉笔,在一块完整的布料上画出了清晰的排版图。
如何套裁,如何利用边角料做口袋、做领衬……他把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以后,所有裁剪都必须按照我画的图纸来。谁浪费了布料,也要从工资里扣!”
两项规定一出,刘姐和张嫂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她们意识到,这个年轻的老板不是在开玩笑。
想多赚钱,就得拿出真本事,还得守规矩。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罗阳深知“胡萝卜加大棒”的道理。
在制定了严格的规矩后,他又宣布了一个让两人惊喜的决定。
“我知道,计件之后大家会很辛苦。所以,从今天起,作坊给大家提供免费午餐,两菜一汤,保证有肉!”
免费午餐!还有肉!
在这个年代,这可是国营大厂才有的待遇!
“另外,”罗阳看着两人继续加码,“只要咱们这个月的产量能突破一千件,我给每个人额外发二十块钱的奖金!”
奖金!
刘姐和张嫂彻底被点燃了。
她们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改革的第一天,效果立竿见影。
作坊里再也听不到闲聊的声音,只有缝纫机“哒哒哒”的声响。
但很快,罗阳又发现了新问题。
刘姐和张嫂虽然干劲足,但她们的技术水平有限,很多新潮款式的缝纫技巧根本没见过,做起来磕磕绊绊,效率很低。
罗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天下午,张嫂正在为一个“泡泡袖”的收褶发愁,弄了半天,褶皱都抽不均匀。
罗阳直接走了过去。
“张嫂,我来。”
他坐上缝纫机,脚下熟练地踩动踏板,双手在布料上翻飞。
只见他手指轻轻一带一拉,再配合着缝纫机的速度,原本杂乱的布料在他手下瞬间形成了一串均匀又漂亮的褶皱。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旁边的刘姐和张嫂全都看傻了眼。
她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老板,竟然还有这么一手神乎其技的缝纫技术!
这手艺,比她们厂里最厉害的老师傅还要强上三分!
“看明白了吗?”罗阳停下机器,“这个地方,要用手辅助,给布料一个提前量……”
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前世在服装厂里学到的各种高级缝纫技巧一点一点教给她们。
从那天起,刘姐和张嫂对罗阳的态度,从单纯的雇佣关系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信服。
她们学习得更加刻苦,技术也在飞速提升。
十五块!
这个价格,比自己买裁片回去做贵不了多少。
但是,省去了找裁缝的麻烦,还不用担心做坏!
一个在高第街卖了很久货的摊主凑过来看了看,撇了撇嘴。
“十五块?太贵了!一件衣服赚一半的钱,心也太黑了!”
罗阳看了他一眼,笑了。
“我的货,我的价。嫌贵,可以不买。”
他拿起那件样衣,展示给所有顾客看。
“大家看这个针脚,看这个锁边!我请的都是最好的师傅!这质量,比国营商场里三十块一件的还好!”
一个之前经常买他裁片的女工,第一个站了出来。
“我相信罗老板!给我来一件!”
她当场试穿了一下,衣服剪裁得体,款式新颖,把她的身形衬托得极好。
“太好看了!值!这十五块花得太值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人也纷纷掏钱。
“我也要一件!”
“给我拿那件白色的!”
第一天,带来的三十件成衣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罗阳数着手里崭新的钞票,利润确实比单纯卖裁片高了不止一倍。
他知道,自己又走对了一步。
一条更宽广、也更赚钱的金光大道,已经在他脚下铺开。
而此时,在不远处的裕丰号里,赵老财透过窗户看着罗阳摊位前火爆的场景,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成衣生意一炮而红,订单雪片般飞来。
罗阳的小作坊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但新的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罗阳,你看,这批布料又不够了。”负责管理的刘姐拿着账本,一脸为难,“明明是按照一百件的量进的布,怎么做了八十件就用完了?”
罗阳皱起了眉头。
他走到裁剪台前,拿起那些剩下的边角料。
只是看了一眼,他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浪费!
严重的浪费!
工人们在裁剪时,没有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排版,只是凭着感觉下剪刀,导致大量的布料被白白浪费掉。
这还不算。
他检查了一下成品,发现缝纫的效率也极低。
刘姐和张嫂两个人,一天忙到晚,累得腰酸背痛,也只能做出二十来件衣服。
而且因为是拿固定工资,干多干少都一样,两个人的积极性明显不高,有时候还会凑在一起闲聊几句,磨洋工。
“这样下去不行。”
罗阳心里很清楚,作坊刚起步,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就是生命线。
他没有立刻去批评两个女工。
他知道,单纯的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
当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罗阳把刘姐和张嫂叫到一起,拿出了一张新贴在墙上的规章制度表。
“从今天开始,我们改变发工资的方式。”
罗阳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我们搞‘计件工资’!”
“什么叫计件工资?”刘姐和张嫂一脸茫然。
“很简单。”罗阳解释道,“以后不再发固定工资了。你们每完成一件合格的成衣,就能拿到一块钱的工钱。做得越多,拿得越多,上不封顶!”
一块钱一件!
刘姐和张嫂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
以前她们拿固定工资,一个月三十块。
现在如果按照计件,只要一天做两件,一个月就能拿到六十块!
要是再拼一点,一天做三件……
两个人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当然,”罗阳话锋一转,“如果有次品被检查出来,不仅没有工钱,还要扣钱。所以,质量必须保证。”
接着,他又拿出了另一项规定。
“关于裁剪,以后不能再凭感觉来了。”
他拿起粉笔,在一块完整的布料上画出了清晰的排版图。
如何套裁,如何利用边角料做口袋、做领衬……他把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以后,所有裁剪都必须按照我画的图纸来。谁浪费了布料,也要从工资里扣!”
两项规定一出,刘姐和张嫂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她们意识到,这个年轻的老板不是在开玩笑。
想多赚钱,就得拿出真本事,还得守规矩。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罗阳深知“胡萝卜加大棒”的道理。
在制定了严格的规矩后,他又宣布了一个让两人惊喜的决定。
“我知道,计件之后大家会很辛苦。所以,从今天起,作坊给大家提供免费午餐,两菜一汤,保证有肉!”
免费午餐!还有肉!
在这个年代,这可是国营大厂才有的待遇!
“另外,”罗阳看着两人继续加码,“只要咱们这个月的产量能突破一千件,我给每个人额外发二十块钱的奖金!”
奖金!
刘姐和张嫂彻底被点燃了。
她们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改革的第一天,效果立竿见影。
作坊里再也听不到闲聊的声音,只有缝纫机“哒哒哒”的声响。
但很快,罗阳又发现了新问题。
刘姐和张嫂虽然干劲足,但她们的技术水平有限,很多新潮款式的缝纫技巧根本没见过,做起来磕磕绊绊,效率很低。
罗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天下午,张嫂正在为一个“泡泡袖”的收褶发愁,弄了半天,褶皱都抽不均匀。
罗阳直接走了过去。
“张嫂,我来。”
他坐上缝纫机,脚下熟练地踩动踏板,双手在布料上翻飞。
只见他手指轻轻一带一拉,再配合着缝纫机的速度,原本杂乱的布料在他手下瞬间形成了一串均匀又漂亮的褶皱。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旁边的刘姐和张嫂全都看傻了眼。
她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老板,竟然还有这么一手神乎其技的缝纫技术!
这手艺,比她们厂里最厉害的老师傅还要强上三分!
“看明白了吗?”罗阳停下机器,“这个地方,要用手辅助,给布料一个提前量……”
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前世在服装厂里学到的各种高级缝纫技巧一点一点教给她们。
从那天起,刘姐和张嫂对罗阳的态度,从单纯的雇佣关系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信服。
她们学习得更加刻苦,技术也在飞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