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第七十章大乾边境战事忙(二)
作品:《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推荐阅读:
爷爷死时,龙抬棺,鬼哭坟
我满级天师,你让我进规则怪谈?
全宗都是舔狗,小师妹是真狗
规则类怪谈:4016
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
离婚后,绝美老婆哭晕了
坟前摆凳吃错瓜,反手给他一嘴巴
穿越之八零,懒汉媳妇是个粘人精
爹魔尊,娘圣主,我不啃老干嘛?
四合院:开局何大清要跑路
换源:
雁门关的欢呼声持续了整整一日,城墙上悬挂的狄人旗帜被尽数砍下,烧成灰烬,而大乾的龙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映得士兵们脸上的血迹与笑容同样鲜明。萧策跟着周泰走进中军大帐时,帐内已摆好了简单的庆功宴 —— 几碟酱肉、一壶烈酒,却足以让疲惫多日的将领们暂时放松。
周泰亲自为萧策斟满酒,酒液晃过瓷杯边缘,溅出几滴在案上。“萧将军,若非你死守雁门关十日,撑到援军抵达,这北狄恐怕真要撕开咱们大乾的北境防线了。” 他语气恳切,目光扫过帐内其他将领,“诸位今日立下的功劳,我定会如实上奏朝廷,为大家请功。”
将领们纷纷举杯致谢,唯有萧策捧着酒杯,眉头微蹙。他想起昨日追击时,在黑水川附近看到的几处马蹄印 —— 那些蹄印间距极宽,不似普通狄人骑兵的战马,倒像是西域良种的特征。更让他在意的是,俘虏口中反复提及的 “红衣使者”,说那人曾向黑风可汗献上一柄能斩铁的弯刀,还承诺会提供粮草支援。
“周总兵,” 萧策放下酒杯,声音打破了帐内的喧闹,“此次狄人败退虽解了雁门关之围,但我总觉得此事并非结束。” 他将昨日发现的马蹄印与 “红衣使者” 的消息一一说出,末了补充道,“北狄向来贫瘠,此次突然集结两万兵力,背后恐有他人支持。若不查清此事,日后恐生更大祸患。”
周泰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沉吟片刻,点头道:“萧将军所言极是。我已派人去清点狄人俘虏的口供,另外,太原府那边传来消息,最近有不少西域商人绕过雁门关,往北方边境移动,形迹可疑。” 他顿了顿,看向萧策,“不如这样,你率一千精锐,沿黑水川向北探查,务必查清‘红衣使者’的来历与西域商人的动向。我则留在雁门关,修补城墙、补充粮草,防备狄人反扑。”
萧策起身抱拳:“末将遵命!”
次日清晨,萧策挑选的一千精锐已在城下列队。陈武牵着萧策的战马走来,马背上除了兵器与干粮,还多了一张北境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了狄人可能藏匿的部落位置。“将军,此去路途艰险,要不要多带些弓箭?” 陈武低声问道,眼中满是担忧。
萧策翻身上马,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必,轻装简行才能更快探查消息。你留在雁门关,协助周总兵加固防线,若有异常,立刻派人传信给我。” 说罢,他勒转马头,高声道:“出发!”
马蹄声踏过雁门关外的碎石路,向着黑水川的方向疾驰而去。萧策回头望了一眼矗立在晨光中的雁门关,城墙上的龙旗依旧醒目,只是他心中清楚,这平静的背后,或许正藏着更大的风暴。
黑水川的水比想象中更浑浊,暗黑色的水流裹挟着泥沙,在荒原上冲出一道蜿蜒的河道。萧策率领士兵沿河岸前行,已是第三日,他们除了发现几处废弃的狄人营帐,并未找到任何关于 “红衣使者” 的线索。
“将军,前面有个废弃的部落!” 一名哨探从前方疾驰而来,翻身下马禀报。萧策立刻率军赶去,只见前方不远处,几十顶破旧的毡房散落着,地上还残留着未燃尽的火堆与零星的兵器碎片。
士兵们分散开来搜查,萧策走进最大的一顶毡房,里面弥漫着一股霉味与血腥味。他弯腰捡起地上一块破碎的布料,布料边缘绣着一朵暗红色的莲花 —— 这并非北狄的图腾,反而与西域回纥部落的标志有些相似。
“将军,你看这个!” 帐外传来陈武的声音(注:此处陈武因放心不下,暗中跟随而来,此前未告知萧策)。萧策走出帐外,只见陈武手中捧着一个青铜酒壶,壶身上刻着一行陌生的文字。“这文字我在太原府的西域商栈见过,是波斯文字,意思是‘圣火之赐’。” 陈武低声说道。
萧策心中一沉,波斯远在西域以西,与大乾素无往来,为何其器物会出现在北狄部落?他正思索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哨探慌张来报:“将军,有一支百人左右的骑兵正向这边赶来,看服饰像是狄人!”
萧策立刻下令:“所有人隐蔽起来,待他们靠近,听我号令行动!” 士兵们迅速躲进毡房与河道旁的芦苇丛中,手中的弓箭已拉满弦。
片刻后,一支狄人骑兵出现在视野中。他们个个面色凝重,马鞍上驮着沉甸甸的包裹,似乎在运送什么重要物资。萧策注意到,为首的狄人腰间挂着一柄弯刀,刀鞘上镶嵌着红色宝石,与俘虏口中 “能斩铁的弯刀” 描述一致。
“放箭!” 萧策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射出。狄人骑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为首的狄人将领反应极快,拔出弯刀格挡箭矢,高声喊道:“撤退!向红石山方向撤退!”
萧策率军冲出隐蔽处,与狄人展开厮杀。那狄人将领的弯刀果然锋利,几名大乾士兵的长枪竟被一刀斩断。萧策见状,催马上前,手中环首刀与对方的弯刀相撞,“当” 的一声脆响,火花四溅。他只觉手臂发麻,心中暗惊:这弯刀的材质远超大乾兵器。
两人缠斗数十回合,狄人将领渐渐体力不支。萧策抓住破绽,一刀砍中对方的马腿,那将领从马背上摔落,刚要起身,便被陈武率领的士兵围住。“说!你们运送的是什么?‘红衣使者’在哪里?” 萧策厉声问道。
狄人将领冷笑一声,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黑色令牌,用力捏碎。令牌破碎的瞬间,一股浓烟升起,待浓烟散去,那将领已口吐黑血,气绝身亡。萧策上前检查,发现其牙齿中藏着一枚毒囊 —— 显然,这人宁可死,也不愿泄露消息。
士兵们打开狄人马鞍上的包裹,里面竟是一袋袋西域特产的香料与金银。萧策眉头紧锁:狄人向来贫困,何来如此多的金银?这些物资与 “红衣使者”、波斯器物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将军,红石山离这里不远,不如我们去那里探查一番?” 陈武提议道。萧策点头:“好,立刻出发!务必小心,对方既然设下死士,红石山恐怕有埋伏。”
红石山如其名,山体呈暗红色,远远望去,像一块巨大的血色岩石矗立在荒原上。萧策率军抵达山脚下时,已是黄昏,夕阳将山石染得愈发鲜红,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将军,山上似乎有炊烟!” 一名哨探指着山腰处说道。萧策顺着哨探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缕青烟从山石缝隙中升起。他当即下令:“分两队行动,一队随我从正面上山,另一队从后山迂回,若遇埋伏,立刻夹击!”
士兵们分成两队,悄无声息地向山上进发。萧策率领的前队刚走到半山腰,突然听到头顶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无数碎石从山上滚落。“不好,有埋伏!快躲!” 萧策高声喊道,翻身下马,将身边的一名士兵扑倒在地。
碎石雨过后,山上冲出数十名手持弯刀的狄人,他们个个身手矫健,与之前遇到的普通狄人骑兵截然不同。萧策拔出环首刀,与狄人厮杀起来。他发现这些狄人不仅刀法精湛,且配合默契,显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死士。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后山传来一阵喊杀声 —— 迂回的士兵与另一队狄人遭遇了。萧策心中一急,若不能尽快突破眼前的防线,两队士兵都可能陷入险境。他目光扫过战场,看到山顶处有一座简陋的木屋,木屋前站着一名身穿红色长袍的人,正冷眼旁观。
“那定是‘红衣使者’!” 萧策心中断定,他虚晃一刀,逼退身前的狄人,策马向着山顶冲去。狄人死士见状,纷纷围拢过来,试图阻拦。陈武率领几名精锐士兵紧随其后,为萧策开路。
离木屋越来越近,萧策终于看清了红衣使者的模样 —— 那人头戴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手中握着一根镶嵌着宝石的权杖。“萧将军,果然好身手。” 红衣使者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异域口音,“可惜,你今日注定要死在这里。”
话音刚落,木屋两侧突然冲出两队弓箭手,箭矢向着萧策射来。萧策挥刀格挡,却不料身下的战马突然一声嘶鸣,倒在地上 —— 战马的腹部中了一箭。萧策翻身落地,刚要起身,红衣使者已挥权杖向他打来。
权杖上的宝石闪过一道寒光,萧策急忙躲闪,权杖砸在地上,竟将山石砸出一个坑。“你到底是谁?为何要帮助北狄?” 萧策厉声问道。红衣使者冷笑一声,摘下斗笠,露出一张布满疤痕的脸:“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乾的好日子,到头了。”
就在这时,陈武率领士兵杀到,与弓箭手展开厮杀。红衣使者见势不妙,从怀中掏出一枚烟火,点燃后抛向空中。烟火在空中炸开,形成一朵暗红色的莲花 —— 与之前在狄人部落发现的布料图腾一致。
“撤!” 红衣使者一声令下,剩余的狄人死士与弓箭手立刻向着山后撤退。萧策想要追击,却发现脚踝处传来一阵剧痛 —— 方才躲避时,被碎石划伤了。“将军,你的腿!” 陈武跑过来,扶着萧策坐下,撕下衣襟为他包扎。
“不必追了,” 萧策喘着气说道,“他们既然有退路,定是早有准备。我们先清点伤亡,收集线索。”
士兵们打扫战场时,在木屋中发现了一封未烧毁的信件,信上的文字仍是波斯文。陈武将信件收好:“将军,这封信或许能解开谜团,我们尽快返回雁门关,请懂波斯文的人翻译。”
萧策点头,望着红衣使者撤退的方向,心中满是疑虑:这个红衣使者究竟是谁?他背后的势力,为何要针对大乾?一场更大的危机,似乎正在北境酝酿。
萧策率军返回雁门关时,已是五日后。刚到城门口,便看到周泰焦急地等候在那里。“萧将军,你可算回来了!” 周泰上前,看到萧策包扎的脚踝,急忙问道,“你受伤了?探查得如何?”
萧策将红石山的遭遇与发现的波斯信件一一告知,周泰脸色愈发凝重:“波斯远在西域,竟插手我大乾边境事务,此事非同小可。我已派人去太原府请西域商栈的掌柜来翻译信件,估计今日便能到。”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还有一件事,恐怕比波斯人的阴谋更紧急。”
两人走进中军大帐,周泰将一份粮草清单递给萧策:“雁门关的粮草,只够支撑十日了。之前向太原府请求调运的粮草,至今未到。我派人去催,却得知太原府粮仓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半,剩下的粮草要优先供应城中百姓,无法支援边境。”
萧策心中一沉,粮草是军队的根本,若十日之内无法解决粮草问题,雁门关的士兵们恐怕会不战自乱。“那附近的州县呢?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征集粮草?” 他问道。
周泰摇头:“北境州县本就贫瘠,今年又遭遇旱灾,百姓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根本无法征集。我已向朝廷上奏,请求从南方调运粮草,但朝廷的旨意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一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
正说着,帐外传来一阵喧哗。萧策与周泰走出帐外,只见几名士兵正与一名粮官争执。“我们已经两天没吃饱了,再这样下去,怎么打仗?” 一名士兵高声喊道,手中的长枪重重地顿在地上。
“不是我不给你们粮食,” 粮官急得满头大汗,“粮仓里真的没粮了,我也没办法!”
周泰脸色一沉,走上前:“都安静!身为大乾士兵,岂能因粮草问题动摇军心?谁再喧哗,军法处置!” 士兵们见状,纷纷低下头,不再言语,但脸上的不满却难以掩饰。
萧策看着士兵们疲惫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他走到士兵们面前,沉声道:“弟兄们,我知道大家辛苦,也知道大家饿肚子。但我们守在这里,是为了身后的百姓,为了大乾的疆土。粮草问题,我与周总兵定会尽快解决,绝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打仗。”
士兵们沉默片刻,一名年长的士兵走上前,抱拳说道:“将军,我们不是想闹事,只是担心无法守住雁门关。只要将军有办法,我们愿意跟着将军,哪怕每天只吃半顿饭,也绝不让狄人踏入雁门关一步!”
其他士兵纷纷附和,帐外的气氛渐渐缓和。萧策心中感动,对周泰道:“周总兵,不如我们分兵行动。你留在雁门关,安抚士兵,防备狄人反扑。我率领一部分士兵,去北方的草原上寻找狄人废弃的部落,或许能找到他们藏匿的粮草。”
周泰犹豫道:“你脚踝受伤,再去草原冒险,恐怕不妥。不如我去吧?”
“不行,” 萧策摇头,“你对北境草原不熟,我之前探查时,对地形有所了解。而且,波斯信件的翻译还需要你盯着,此事也很重要。” 他顿了顿,又道,“我带五千士兵去,留下五千士兵守关,足够应对狄人的小规模进攻。”
周泰思索片刻,点头同意:“好,你务必小心。若遇到危险,立刻传信回来,我会派兵支援。”
次日清晨,萧策率领五千士兵,带着简易的炊具与水囊,向着北方草原出发。他知道,这趟行程不仅要寻找粮草,还要防备狄人的残余势力与红衣使者的埋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北境草原上拉开了序幕。
北方草原一望无际,枯黄的野草在秋风中摇曳,远处的牛羊群早已不见踪影 —— 狄人撤退时,将草原上的牲畜都带走了。萧策率军在草原上搜寻了三日,只找到几处废弃的狄人营帐,里面除了一些破旧的毡毯,连一粒粮食都没有。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陈武勒住战马,指着前方说道,“再往前走,就是回纥部落的领地了。回纥与我大乾素来交好,不如我们去回纥部落,请求他们支援一些粮草?”
萧策犹豫了,回纥部落虽然与大乾交好,但此次波斯人插手边境事务,难保回纥不会被卷入其中。若贸然前往,恐怕会陷入更大的麻烦。但眼下粮草危机迫在眉睫,也只能冒险一试。“好,我们去回纥部落。但所有人都要小心,不得与回纥人发生冲突。”
两人率军来到回纥部落的领地时,受到了回纥可汗的热情接待。回纥可汗名叫默延啜,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者,身材魁梧,眼神锐利。“萧将军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要事?” 默延啜设宴招待萧策,席间问道。
萧策开门见山,将雁门关的粮草危机与波斯人插手边境事务的情况一一告知,末了说道:“可汗,大乾与回纥世代交好,如今大乾边境遭难,还望可汗能伸出援手,支援一些粮草。待朝廷的粮草调运到后,大乾定会加倍偿还。”
默延啜沉吟片刻,叹了口气:“萧将军,并非我不愿帮忙,只是回纥部落今年也遭遇了雪灾,粮草短缺。我能支援的粮食,恐怕只有两千石,最多支撑雁门关士兵三日。”
萧策心中有些失望,但还是抱拳道:“多谢可汗雪中送炭,大乾定会铭记这份恩情。”
宴席结束后,默延啜私下将萧策请到帐中,低声道:“萧将军,其实回纥部落并非没有多余的粮草,只是……”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近日,有波斯使者来到回纥,劝说我与他们结盟,共同对抗大乾。他们承诺,若回纥出兵,事成之后,将西域的大片土地划归回纥。我担心,若支援你们粮草的消息被波斯使者知道,会对回纥不利。”
萧策心中一凛,原来波斯人不仅拉拢北狄,还在策反回纥。“可汗放心,” 萧策说道,“我定会保守秘密,不会让波斯使者知晓。另外,我在红石山发现了波斯人的信件,待翻译出来,或许能找到他们的阴谋,到时候,回纥也能避免被波斯人利用。”
默延啜点头:“好,我这就让人准备两千石粮草,明日一早便交给你。希望萧将军能早日查清波斯人的阴谋,还北境一个太平。”
周泰亲自为萧策斟满酒,酒液晃过瓷杯边缘,溅出几滴在案上。“萧将军,若非你死守雁门关十日,撑到援军抵达,这北狄恐怕真要撕开咱们大乾的北境防线了。” 他语气恳切,目光扫过帐内其他将领,“诸位今日立下的功劳,我定会如实上奏朝廷,为大家请功。”
将领们纷纷举杯致谢,唯有萧策捧着酒杯,眉头微蹙。他想起昨日追击时,在黑水川附近看到的几处马蹄印 —— 那些蹄印间距极宽,不似普通狄人骑兵的战马,倒像是西域良种的特征。更让他在意的是,俘虏口中反复提及的 “红衣使者”,说那人曾向黑风可汗献上一柄能斩铁的弯刀,还承诺会提供粮草支援。
“周总兵,” 萧策放下酒杯,声音打破了帐内的喧闹,“此次狄人败退虽解了雁门关之围,但我总觉得此事并非结束。” 他将昨日发现的马蹄印与 “红衣使者” 的消息一一说出,末了补充道,“北狄向来贫瘠,此次突然集结两万兵力,背后恐有他人支持。若不查清此事,日后恐生更大祸患。”
周泰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沉吟片刻,点头道:“萧将军所言极是。我已派人去清点狄人俘虏的口供,另外,太原府那边传来消息,最近有不少西域商人绕过雁门关,往北方边境移动,形迹可疑。” 他顿了顿,看向萧策,“不如这样,你率一千精锐,沿黑水川向北探查,务必查清‘红衣使者’的来历与西域商人的动向。我则留在雁门关,修补城墙、补充粮草,防备狄人反扑。”
萧策起身抱拳:“末将遵命!”
次日清晨,萧策挑选的一千精锐已在城下列队。陈武牵着萧策的战马走来,马背上除了兵器与干粮,还多了一张北境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了狄人可能藏匿的部落位置。“将军,此去路途艰险,要不要多带些弓箭?” 陈武低声问道,眼中满是担忧。
萧策翻身上马,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必,轻装简行才能更快探查消息。你留在雁门关,协助周总兵加固防线,若有异常,立刻派人传信给我。” 说罢,他勒转马头,高声道:“出发!”
马蹄声踏过雁门关外的碎石路,向着黑水川的方向疾驰而去。萧策回头望了一眼矗立在晨光中的雁门关,城墙上的龙旗依旧醒目,只是他心中清楚,这平静的背后,或许正藏着更大的风暴。
黑水川的水比想象中更浑浊,暗黑色的水流裹挟着泥沙,在荒原上冲出一道蜿蜒的河道。萧策率领士兵沿河岸前行,已是第三日,他们除了发现几处废弃的狄人营帐,并未找到任何关于 “红衣使者” 的线索。
“将军,前面有个废弃的部落!” 一名哨探从前方疾驰而来,翻身下马禀报。萧策立刻率军赶去,只见前方不远处,几十顶破旧的毡房散落着,地上还残留着未燃尽的火堆与零星的兵器碎片。
士兵们分散开来搜查,萧策走进最大的一顶毡房,里面弥漫着一股霉味与血腥味。他弯腰捡起地上一块破碎的布料,布料边缘绣着一朵暗红色的莲花 —— 这并非北狄的图腾,反而与西域回纥部落的标志有些相似。
“将军,你看这个!” 帐外传来陈武的声音(注:此处陈武因放心不下,暗中跟随而来,此前未告知萧策)。萧策走出帐外,只见陈武手中捧着一个青铜酒壶,壶身上刻着一行陌生的文字。“这文字我在太原府的西域商栈见过,是波斯文字,意思是‘圣火之赐’。” 陈武低声说道。
萧策心中一沉,波斯远在西域以西,与大乾素无往来,为何其器物会出现在北狄部落?他正思索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哨探慌张来报:“将军,有一支百人左右的骑兵正向这边赶来,看服饰像是狄人!”
萧策立刻下令:“所有人隐蔽起来,待他们靠近,听我号令行动!” 士兵们迅速躲进毡房与河道旁的芦苇丛中,手中的弓箭已拉满弦。
片刻后,一支狄人骑兵出现在视野中。他们个个面色凝重,马鞍上驮着沉甸甸的包裹,似乎在运送什么重要物资。萧策注意到,为首的狄人腰间挂着一柄弯刀,刀鞘上镶嵌着红色宝石,与俘虏口中 “能斩铁的弯刀” 描述一致。
“放箭!” 萧策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射出。狄人骑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为首的狄人将领反应极快,拔出弯刀格挡箭矢,高声喊道:“撤退!向红石山方向撤退!”
萧策率军冲出隐蔽处,与狄人展开厮杀。那狄人将领的弯刀果然锋利,几名大乾士兵的长枪竟被一刀斩断。萧策见状,催马上前,手中环首刀与对方的弯刀相撞,“当” 的一声脆响,火花四溅。他只觉手臂发麻,心中暗惊:这弯刀的材质远超大乾兵器。
两人缠斗数十回合,狄人将领渐渐体力不支。萧策抓住破绽,一刀砍中对方的马腿,那将领从马背上摔落,刚要起身,便被陈武率领的士兵围住。“说!你们运送的是什么?‘红衣使者’在哪里?” 萧策厉声问道。
狄人将领冷笑一声,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黑色令牌,用力捏碎。令牌破碎的瞬间,一股浓烟升起,待浓烟散去,那将领已口吐黑血,气绝身亡。萧策上前检查,发现其牙齿中藏着一枚毒囊 —— 显然,这人宁可死,也不愿泄露消息。
士兵们打开狄人马鞍上的包裹,里面竟是一袋袋西域特产的香料与金银。萧策眉头紧锁:狄人向来贫困,何来如此多的金银?这些物资与 “红衣使者”、波斯器物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将军,红石山离这里不远,不如我们去那里探查一番?” 陈武提议道。萧策点头:“好,立刻出发!务必小心,对方既然设下死士,红石山恐怕有埋伏。”
红石山如其名,山体呈暗红色,远远望去,像一块巨大的血色岩石矗立在荒原上。萧策率军抵达山脚下时,已是黄昏,夕阳将山石染得愈发鲜红,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将军,山上似乎有炊烟!” 一名哨探指着山腰处说道。萧策顺着哨探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缕青烟从山石缝隙中升起。他当即下令:“分两队行动,一队随我从正面上山,另一队从后山迂回,若遇埋伏,立刻夹击!”
士兵们分成两队,悄无声息地向山上进发。萧策率领的前队刚走到半山腰,突然听到头顶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无数碎石从山上滚落。“不好,有埋伏!快躲!” 萧策高声喊道,翻身下马,将身边的一名士兵扑倒在地。
碎石雨过后,山上冲出数十名手持弯刀的狄人,他们个个身手矫健,与之前遇到的普通狄人骑兵截然不同。萧策拔出环首刀,与狄人厮杀起来。他发现这些狄人不仅刀法精湛,且配合默契,显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死士。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后山传来一阵喊杀声 —— 迂回的士兵与另一队狄人遭遇了。萧策心中一急,若不能尽快突破眼前的防线,两队士兵都可能陷入险境。他目光扫过战场,看到山顶处有一座简陋的木屋,木屋前站着一名身穿红色长袍的人,正冷眼旁观。
“那定是‘红衣使者’!” 萧策心中断定,他虚晃一刀,逼退身前的狄人,策马向着山顶冲去。狄人死士见状,纷纷围拢过来,试图阻拦。陈武率领几名精锐士兵紧随其后,为萧策开路。
离木屋越来越近,萧策终于看清了红衣使者的模样 —— 那人头戴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手中握着一根镶嵌着宝石的权杖。“萧将军,果然好身手。” 红衣使者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异域口音,“可惜,你今日注定要死在这里。”
话音刚落,木屋两侧突然冲出两队弓箭手,箭矢向着萧策射来。萧策挥刀格挡,却不料身下的战马突然一声嘶鸣,倒在地上 —— 战马的腹部中了一箭。萧策翻身落地,刚要起身,红衣使者已挥权杖向他打来。
权杖上的宝石闪过一道寒光,萧策急忙躲闪,权杖砸在地上,竟将山石砸出一个坑。“你到底是谁?为何要帮助北狄?” 萧策厉声问道。红衣使者冷笑一声,摘下斗笠,露出一张布满疤痕的脸:“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乾的好日子,到头了。”
就在这时,陈武率领士兵杀到,与弓箭手展开厮杀。红衣使者见势不妙,从怀中掏出一枚烟火,点燃后抛向空中。烟火在空中炸开,形成一朵暗红色的莲花 —— 与之前在狄人部落发现的布料图腾一致。
“撤!” 红衣使者一声令下,剩余的狄人死士与弓箭手立刻向着山后撤退。萧策想要追击,却发现脚踝处传来一阵剧痛 —— 方才躲避时,被碎石划伤了。“将军,你的腿!” 陈武跑过来,扶着萧策坐下,撕下衣襟为他包扎。
“不必追了,” 萧策喘着气说道,“他们既然有退路,定是早有准备。我们先清点伤亡,收集线索。”
士兵们打扫战场时,在木屋中发现了一封未烧毁的信件,信上的文字仍是波斯文。陈武将信件收好:“将军,这封信或许能解开谜团,我们尽快返回雁门关,请懂波斯文的人翻译。”
萧策点头,望着红衣使者撤退的方向,心中满是疑虑:这个红衣使者究竟是谁?他背后的势力,为何要针对大乾?一场更大的危机,似乎正在北境酝酿。
萧策率军返回雁门关时,已是五日后。刚到城门口,便看到周泰焦急地等候在那里。“萧将军,你可算回来了!” 周泰上前,看到萧策包扎的脚踝,急忙问道,“你受伤了?探查得如何?”
萧策将红石山的遭遇与发现的波斯信件一一告知,周泰脸色愈发凝重:“波斯远在西域,竟插手我大乾边境事务,此事非同小可。我已派人去太原府请西域商栈的掌柜来翻译信件,估计今日便能到。”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还有一件事,恐怕比波斯人的阴谋更紧急。”
两人走进中军大帐,周泰将一份粮草清单递给萧策:“雁门关的粮草,只够支撑十日了。之前向太原府请求调运的粮草,至今未到。我派人去催,却得知太原府粮仓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半,剩下的粮草要优先供应城中百姓,无法支援边境。”
萧策心中一沉,粮草是军队的根本,若十日之内无法解决粮草问题,雁门关的士兵们恐怕会不战自乱。“那附近的州县呢?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征集粮草?” 他问道。
周泰摇头:“北境州县本就贫瘠,今年又遭遇旱灾,百姓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根本无法征集。我已向朝廷上奏,请求从南方调运粮草,但朝廷的旨意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一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
正说着,帐外传来一阵喧哗。萧策与周泰走出帐外,只见几名士兵正与一名粮官争执。“我们已经两天没吃饱了,再这样下去,怎么打仗?” 一名士兵高声喊道,手中的长枪重重地顿在地上。
“不是我不给你们粮食,” 粮官急得满头大汗,“粮仓里真的没粮了,我也没办法!”
周泰脸色一沉,走上前:“都安静!身为大乾士兵,岂能因粮草问题动摇军心?谁再喧哗,军法处置!” 士兵们见状,纷纷低下头,不再言语,但脸上的不满却难以掩饰。
萧策看着士兵们疲惫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他走到士兵们面前,沉声道:“弟兄们,我知道大家辛苦,也知道大家饿肚子。但我们守在这里,是为了身后的百姓,为了大乾的疆土。粮草问题,我与周总兵定会尽快解决,绝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打仗。”
士兵们沉默片刻,一名年长的士兵走上前,抱拳说道:“将军,我们不是想闹事,只是担心无法守住雁门关。只要将军有办法,我们愿意跟着将军,哪怕每天只吃半顿饭,也绝不让狄人踏入雁门关一步!”
其他士兵纷纷附和,帐外的气氛渐渐缓和。萧策心中感动,对周泰道:“周总兵,不如我们分兵行动。你留在雁门关,安抚士兵,防备狄人反扑。我率领一部分士兵,去北方的草原上寻找狄人废弃的部落,或许能找到他们藏匿的粮草。”
周泰犹豫道:“你脚踝受伤,再去草原冒险,恐怕不妥。不如我去吧?”
“不行,” 萧策摇头,“你对北境草原不熟,我之前探查时,对地形有所了解。而且,波斯信件的翻译还需要你盯着,此事也很重要。” 他顿了顿,又道,“我带五千士兵去,留下五千士兵守关,足够应对狄人的小规模进攻。”
周泰思索片刻,点头同意:“好,你务必小心。若遇到危险,立刻传信回来,我会派兵支援。”
次日清晨,萧策率领五千士兵,带着简易的炊具与水囊,向着北方草原出发。他知道,这趟行程不仅要寻找粮草,还要防备狄人的残余势力与红衣使者的埋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北境草原上拉开了序幕。
北方草原一望无际,枯黄的野草在秋风中摇曳,远处的牛羊群早已不见踪影 —— 狄人撤退时,将草原上的牲畜都带走了。萧策率军在草原上搜寻了三日,只找到几处废弃的狄人营帐,里面除了一些破旧的毡毯,连一粒粮食都没有。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陈武勒住战马,指着前方说道,“再往前走,就是回纥部落的领地了。回纥与我大乾素来交好,不如我们去回纥部落,请求他们支援一些粮草?”
萧策犹豫了,回纥部落虽然与大乾交好,但此次波斯人插手边境事务,难保回纥不会被卷入其中。若贸然前往,恐怕会陷入更大的麻烦。但眼下粮草危机迫在眉睫,也只能冒险一试。“好,我们去回纥部落。但所有人都要小心,不得与回纥人发生冲突。”
两人率军来到回纥部落的领地时,受到了回纥可汗的热情接待。回纥可汗名叫默延啜,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者,身材魁梧,眼神锐利。“萧将军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要事?” 默延啜设宴招待萧策,席间问道。
萧策开门见山,将雁门关的粮草危机与波斯人插手边境事务的情况一一告知,末了说道:“可汗,大乾与回纥世代交好,如今大乾边境遭难,还望可汗能伸出援手,支援一些粮草。待朝廷的粮草调运到后,大乾定会加倍偿还。”
默延啜沉吟片刻,叹了口气:“萧将军,并非我不愿帮忙,只是回纥部落今年也遭遇了雪灾,粮草短缺。我能支援的粮食,恐怕只有两千石,最多支撑雁门关士兵三日。”
萧策心中有些失望,但还是抱拳道:“多谢可汗雪中送炭,大乾定会铭记这份恩情。”
宴席结束后,默延啜私下将萧策请到帐中,低声道:“萧将军,其实回纥部落并非没有多余的粮草,只是……”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近日,有波斯使者来到回纥,劝说我与他们结盟,共同对抗大乾。他们承诺,若回纥出兵,事成之后,将西域的大片土地划归回纥。我担心,若支援你们粮草的消息被波斯使者知道,会对回纥不利。”
萧策心中一凛,原来波斯人不仅拉拢北狄,还在策反回纥。“可汗放心,” 萧策说道,“我定会保守秘密,不会让波斯使者知晓。另外,我在红石山发现了波斯人的信件,待翻译出来,或许能找到他们的阴谋,到时候,回纥也能避免被波斯人利用。”
默延啜点头:“好,我这就让人准备两千石粮草,明日一早便交给你。希望萧将军能早日查清波斯人的阴谋,还北境一个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