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正式启用新域名www.57sw.com,请牢记新的域名!!!手机请访问http://m.57sw.com
闪电战
作品:《吕子乔穿越成三国吕布》推荐阅读:
开局合欢宗,被师姐拿捏命脉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天使杂货铺经营日志[全息]
他和她们的群星
让你下山娶妻,不是让你震惊世界!
我,叶辰原来是顶尖高手
黑暗之声
五个疯批全有病,贴贴女主就痊愈
扶唐
换源:
两天后的深夜,前沿观察哨传来密报:袁军大将张勋所部驻守的侧翼营寨前方,悄然升起了三盏微弱却清晰的红灯!
消息传入中军大帐,吕布抚掌大笑:“大事成矣!”夏侯墩目瞪口呆,半晌无语。程昱则深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吕布的目光中,忌惮已然达到了顶点,甚至隐隐夹杂着一丝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敬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古人所言,不外如是!主公啊主公,您面对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怪物?!
张勋的动摇,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吕布强大的政治、军事和心理多重压力下,袁术集团内部的裂痕,正以无可挽回的速度,急剧扩大。平定淮南的关键一战,已然露出了胜利的曙光。
张勋营寨前那三盏红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吕布军中压抑已久的战意。策反成功的消息在高层将领中有限度地传开,所有人都明白,总攻的时机,到了!
然而,吕子乔接下来的举动,却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让憋着一股劲、准备跟随主公如往日般摧城拔寨、斩将擎旗的夏侯惇,大跌眼镜。
没有热血沸腾的战前动员,没有一马当先的冲锋号令。中军大帐内,吕布平静得如同要去郊游。他面前摊开着一张极其详尽的淮南地区舆图,上面不仅标注了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更有各条道路的宽度、土质,甚至沿途水源、可供扎营的地点都清晰可见。这自然是“听风阁”数月来辛勤工作的成果。
“传令:卯时造饭,辰时初刻,全军开拔。”吕布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不容置疑。“兵分三路,呈品字形推进,相互策应,间距不得超过二十里。”
他开始下达一连串精细到让人咋舌的命令:“高顺!”
“末将在!”高顺踏前一步,甲叶铿锵。他身后的夏侯惇微微挑眉,准备聆听先锋的突击任务。
“你率‘修罗营’及五千精锐步卒,为左路前驱。行军路线沿泗水东岸,经蕲县,直插下邳侧翼。每日行军不得超过六十里,正午必须休整一个时辰。遇小股敌军骚扰,驱散即可,不得恋战。你的任务,是保持阵型,按时抵达指定位置,明白吗?”吕布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一条清晰的弧线。
高顺没有丝毫犹豫,沉声道:“诺!末将领命!”他已然习惯了主公这种看似“保守”,实则蕴含着某种他尚未完全理解的精妙计算的指挥风格。主公用兵,愈发深邃。不急不躁,步步为营,如同织网,看来是要将袁术军彻底困死。
夏侯惇却听得眉头紧锁。每日行军六十里?遇敌不追?这还是那个传闻中动辄千里奔袭、嗜战如命的吕布吗?这简直是……龟速推进!他忍不住插言:“将军!兵贵神速!如今张勋已降,正该趁敌慌乱,一鼓作气,直捣寿春!如此缓慢进军,岂不给袁术喘息之机?”
吕布抬眼看了看夏侯惇,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反而带着一丝“你终于问了”的了然。他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耐心解释道:“夏侯将军,袁术虽失张勋一臂,然纪灵等部尚在,寿春城坚粮足,若我军冒进,孤军深入,一旦受阻,粮道被断,则危矣。我分三路并进,稳扎稳打,看似慢,实则每一步都踩在实处。左路高顺逼向下邳,切断寿春东北屏障;右路文远沿淮水南下,威胁寿春东南;我自领中军,正面压上。三路如同三把铁钳,缓缓合拢,让袁术首尾不能相顾,左右难以支援,其恐慌日增,内部生变的可能性才更大。此乃‘结硬寨,打呆仗’,不求奇险,但求必胜。”闪电战?那是要有绝对制空权和机械化部队的好吧!现在这条件,盲目追求速度,后勤跟不上,士卒疲惫,才是取死之道。稳扎稳打,发挥综合实力优势,才是王道。老曹以后不也这么玩么?哥这叫提前给他打个样!
夏侯惇张了张嘴,还想反驳,却发现吕布的安排确实无懈可击,甚至隐隐契合了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只是这“正”也太过扎实,扎实得让人憋闷。他闷哼一声,不再言语,心中却打定主意,要好好看看吕布这“结硬寨”能打出什么名堂。
程昱在一旁默默听着,眼中精光闪烁。他比夏侯惇看得更透。好一个‘结硬寨,打呆仗’!此非怯战,实乃老成谋国之举!吕布深谙‘势’之运用,他不与袁术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在营造一种大势,一种让袁术集团在绝望中自行瓦解的大势。其用兵,已得‘稳、准、狠’三昧!可怕!
大军如期开拔。真正让夏侯惇感到震惊的,还在后面。离开了许都范围,进入战区,吕布展现出了让夏侯惇这个沙场老将都感到陌生的治军手段和后勤组织能力。
行军途中,吕布大部分时间都坐镇在中军,并未像往常那样亲率骑兵在前开路。他的中军大帐移动井然有序,斥候如同蛛网般撒出去,不仅探查敌情,更详细记录地形、水文。每天扎营的时间、地点都提前规划好,营地布局极有章法,壕沟、栅栏、哨塔、粮草囤放区、伤员安置区,功能分明,俨然一座移动的小型要塞。
更让夏侯惇目瞪口呆的是吕布军的后勤保障。他亲眼看到,随军的大量民夫和辅兵被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高效的运输链条。粮草辎重并非杂乱堆放,而是分门别类,由专门的“后勤司马”负责调度。甚至还有一支特殊的“工兵”队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效率极高。士卒们每日都能得到充足的热食和定量的肉食配给,士气高昂得不像是在远征,倒像是在进行一场武装巡游。
“吕将军……你这军中,为何不见疲惫之色?这粮草转运,为何如此……顺畅?”一次扎营后,夏侯惇终于忍不住,指着远处井然有序的营地和高声谈笑、精神饱满的士卒问道。他带兵多年,深知长途行军对士气和后勤的折磨,像吕布军这般模样的,实属罕见。
吕布正拿着一份“听风阁”刚送来的情报看着,闻言头也不抬,随口答道:“无他,制度与规划而已。行军路线、扎营地点、粮草消耗、士卒状态,皆需提前测算,留有冗余。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辅兵管运输,工兵管修路,战兵只管养精蓄锐,准备厮杀。士卒吃饱穿暖,知晓为何而战,自然士气可用。”
他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背后蕴含的却是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目标管理的雏形。夏侯惇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玄奥无比,看向吕布的目光,已经从最初的轻视、疑惑,变成了深深的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这吕布……莫非真被鬼神附体了不成?打仗勇猛也就罢了,这治军理政、后勤调度,怎也如此……如此精深老辣?与他相比,我以往带兵,简直如同儿戏!
程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的惊涛骇浪从未平息。他注意到吕布军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统一的号令旗帜,标准化的装备,甚至士卒绑腿的方式都似乎经过优化。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吕布拥有着一套超越这个时代的、系统化的军事管理和组织体系。其军如臂使指,其行如山岳平移!这已非寻常强军,这是一台……战争机器!吕布此人,绝不可再以寻常武夫视之!其志……恐怕也绝非区区一个袁术所能满足!
就在夏侯惇的震惊与程昱的忌惮中,吕布大军按照预定计划,不疾不徐,却坚定无比地向袁术的核心区域压迫而去。沿途小城望风归降,稍有抵抗的,也被高顺或张辽以雷霆之势迅速拔除,而吕布的中军,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和强大的威慑力。
当吕布的中军大纛,终于出现在下邳城视野可及的范围内时,夏侯惇回首望去,只见身后军容鼎盛,旌旗蔽日,士卒们脸上看不到长途跋涉的疲惫,只有对胜利的渴望和對主帥的绝对信任。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如此军威,如此统御……温侯,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兵临城下,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而夏侯惇此刻已然明白,有吕布在,这场战役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消息传入中军大帐,吕布抚掌大笑:“大事成矣!”夏侯墩目瞪口呆,半晌无语。程昱则深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吕布的目光中,忌惮已然达到了顶点,甚至隐隐夹杂着一丝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敬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古人所言,不外如是!主公啊主公,您面对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怪物?!
张勋的动摇,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吕布强大的政治、军事和心理多重压力下,袁术集团内部的裂痕,正以无可挽回的速度,急剧扩大。平定淮南的关键一战,已然露出了胜利的曙光。
张勋营寨前那三盏红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吕布军中压抑已久的战意。策反成功的消息在高层将领中有限度地传开,所有人都明白,总攻的时机,到了!
然而,吕子乔接下来的举动,却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让憋着一股劲、准备跟随主公如往日般摧城拔寨、斩将擎旗的夏侯惇,大跌眼镜。
没有热血沸腾的战前动员,没有一马当先的冲锋号令。中军大帐内,吕布平静得如同要去郊游。他面前摊开着一张极其详尽的淮南地区舆图,上面不仅标注了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更有各条道路的宽度、土质,甚至沿途水源、可供扎营的地点都清晰可见。这自然是“听风阁”数月来辛勤工作的成果。
“传令:卯时造饭,辰时初刻,全军开拔。”吕布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不容置疑。“兵分三路,呈品字形推进,相互策应,间距不得超过二十里。”
他开始下达一连串精细到让人咋舌的命令:“高顺!”
“末将在!”高顺踏前一步,甲叶铿锵。他身后的夏侯惇微微挑眉,准备聆听先锋的突击任务。
“你率‘修罗营’及五千精锐步卒,为左路前驱。行军路线沿泗水东岸,经蕲县,直插下邳侧翼。每日行军不得超过六十里,正午必须休整一个时辰。遇小股敌军骚扰,驱散即可,不得恋战。你的任务,是保持阵型,按时抵达指定位置,明白吗?”吕布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一条清晰的弧线。
高顺没有丝毫犹豫,沉声道:“诺!末将领命!”他已然习惯了主公这种看似“保守”,实则蕴含着某种他尚未完全理解的精妙计算的指挥风格。主公用兵,愈发深邃。不急不躁,步步为营,如同织网,看来是要将袁术军彻底困死。
夏侯惇却听得眉头紧锁。每日行军六十里?遇敌不追?这还是那个传闻中动辄千里奔袭、嗜战如命的吕布吗?这简直是……龟速推进!他忍不住插言:“将军!兵贵神速!如今张勋已降,正该趁敌慌乱,一鼓作气,直捣寿春!如此缓慢进军,岂不给袁术喘息之机?”
吕布抬眼看了看夏侯惇,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反而带着一丝“你终于问了”的了然。他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耐心解释道:“夏侯将军,袁术虽失张勋一臂,然纪灵等部尚在,寿春城坚粮足,若我军冒进,孤军深入,一旦受阻,粮道被断,则危矣。我分三路并进,稳扎稳打,看似慢,实则每一步都踩在实处。左路高顺逼向下邳,切断寿春东北屏障;右路文远沿淮水南下,威胁寿春东南;我自领中军,正面压上。三路如同三把铁钳,缓缓合拢,让袁术首尾不能相顾,左右难以支援,其恐慌日增,内部生变的可能性才更大。此乃‘结硬寨,打呆仗’,不求奇险,但求必胜。”闪电战?那是要有绝对制空权和机械化部队的好吧!现在这条件,盲目追求速度,后勤跟不上,士卒疲惫,才是取死之道。稳扎稳打,发挥综合实力优势,才是王道。老曹以后不也这么玩么?哥这叫提前给他打个样!
夏侯惇张了张嘴,还想反驳,却发现吕布的安排确实无懈可击,甚至隐隐契合了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只是这“正”也太过扎实,扎实得让人憋闷。他闷哼一声,不再言语,心中却打定主意,要好好看看吕布这“结硬寨”能打出什么名堂。
程昱在一旁默默听着,眼中精光闪烁。他比夏侯惇看得更透。好一个‘结硬寨,打呆仗’!此非怯战,实乃老成谋国之举!吕布深谙‘势’之运用,他不与袁术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在营造一种大势,一种让袁术集团在绝望中自行瓦解的大势。其用兵,已得‘稳、准、狠’三昧!可怕!
大军如期开拔。真正让夏侯惇感到震惊的,还在后面。离开了许都范围,进入战区,吕布展现出了让夏侯惇这个沙场老将都感到陌生的治军手段和后勤组织能力。
行军途中,吕布大部分时间都坐镇在中军,并未像往常那样亲率骑兵在前开路。他的中军大帐移动井然有序,斥候如同蛛网般撒出去,不仅探查敌情,更详细记录地形、水文。每天扎营的时间、地点都提前规划好,营地布局极有章法,壕沟、栅栏、哨塔、粮草囤放区、伤员安置区,功能分明,俨然一座移动的小型要塞。
更让夏侯惇目瞪口呆的是吕布军的后勤保障。他亲眼看到,随军的大量民夫和辅兵被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高效的运输链条。粮草辎重并非杂乱堆放,而是分门别类,由专门的“后勤司马”负责调度。甚至还有一支特殊的“工兵”队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效率极高。士卒们每日都能得到充足的热食和定量的肉食配给,士气高昂得不像是在远征,倒像是在进行一场武装巡游。
“吕将军……你这军中,为何不见疲惫之色?这粮草转运,为何如此……顺畅?”一次扎营后,夏侯惇终于忍不住,指着远处井然有序的营地和高声谈笑、精神饱满的士卒问道。他带兵多年,深知长途行军对士气和后勤的折磨,像吕布军这般模样的,实属罕见。
吕布正拿着一份“听风阁”刚送来的情报看着,闻言头也不抬,随口答道:“无他,制度与规划而已。行军路线、扎营地点、粮草消耗、士卒状态,皆需提前测算,留有冗余。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辅兵管运输,工兵管修路,战兵只管养精蓄锐,准备厮杀。士卒吃饱穿暖,知晓为何而战,自然士气可用。”
他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背后蕴含的却是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目标管理的雏形。夏侯惇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玄奥无比,看向吕布的目光,已经从最初的轻视、疑惑,变成了深深的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这吕布……莫非真被鬼神附体了不成?打仗勇猛也就罢了,这治军理政、后勤调度,怎也如此……如此精深老辣?与他相比,我以往带兵,简直如同儿戏!
程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的惊涛骇浪从未平息。他注意到吕布军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统一的号令旗帜,标准化的装备,甚至士卒绑腿的方式都似乎经过优化。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吕布拥有着一套超越这个时代的、系统化的军事管理和组织体系。其军如臂使指,其行如山岳平移!这已非寻常强军,这是一台……战争机器!吕布此人,绝不可再以寻常武夫视之!其志……恐怕也绝非区区一个袁术所能满足!
就在夏侯惇的震惊与程昱的忌惮中,吕布大军按照预定计划,不疾不徐,却坚定无比地向袁术的核心区域压迫而去。沿途小城望风归降,稍有抵抗的,也被高顺或张辽以雷霆之势迅速拔除,而吕布的中军,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和强大的威慑力。
当吕布的中军大纛,终于出现在下邳城视野可及的范围内时,夏侯惇回首望去,只见身后军容鼎盛,旌旗蔽日,士卒们脸上看不到长途跋涉的疲惫,只有对胜利的渴望和對主帥的绝对信任。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如此军威,如此统御……温侯,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兵临城下,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而夏侯惇此刻已然明白,有吕布在,这场战役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